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度控制湿地甲烷排放规律

2021-01-15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焦点之一,湿地的甲烷排放吸引着科学家的目光,在山区特别是海拔梯度上的变化鲜有研究。湿地中的甲烷排放与土壤中纷繁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有关,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其时空变化规律与制约因子的寻找无疑是打开湿地保护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门的钥匙之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宁团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尼泊尔境内)选取位于山麓和中山地带的两处典型湿地作为野外定位研究对象,开展了长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在已获取的数据基础上,分析发现了土壤温度是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全球不同海拔湿地相关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可比较的梯度序列,首次发现了湿地甲烷排放最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阐释了海拔梯度上甲烷排放随温度季节变化的趋同性规律,提出了甲烷排放的温度敏感性在海拔梯度上呈现出的趋异性单峰模式。该研究为今后从机理层面认识湿地甲烷产生与氧化相关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同时,研究强调了在全球不同山区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进行长期多点位观测的重要性。

  该工作由成都生物所学者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国家的学者合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以Methane emissions respond to soil temperature in convergent patterns but divergent sensitivities across wetlands along altitude为题,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与此前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共同组成对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首例研究性报道。

  研究工作获得四川省科技计划、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创新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12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度控制湿地甲烷排放规律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