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不同类型湿地脱氮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07-06 武汉植物园
【字体:

语音播报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在截留污染物和改善水质等方面备受全球关注。湿地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过程(包括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多种途径削减氮污染,其中,反硝化途径通过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进入空气,从而永久性去氮。当前研究对湿地的脱氮作用已有一些了解,但对不同水文条件下环境和生物因素影响的湿地脱氮速率仍知之甚少。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邓丹丽、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潘永泰在研究员刘贵华、刘文治以及助理研究员马琳的指导下,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型河流丹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流域内36个河流、溪流、水塘和沟渠位点的沉积物潜在反硝化和背景反硝化速率,并用qPCR技术定量分析反硝化微生物的丰度。研究发现,沟渠湿地具有最高的反硝化速率以及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反硝化速率具有较强的季节性,6月份的反硝化速率较高。在河流和溪流中,氮、碳浓度与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水塘和沟渠中则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反硝化速率与水体流速和粘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条件,特别是流速和水文脉冲,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成果以Seeking the hotspots of nitrogen removal: A comparison of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denitrifier abundance among wetland types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onditions为题,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RSRI开放研究项目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思路框架图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