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冰川环境中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2019-05-27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冰川包含了地球上大约75%的淡水,并且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提高对冰川及其下游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对评估这些环境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冰川融水为下游河流等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碳源,而且冰川融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被认为与微生物来源与作用有关。然而,目前冰川环境中DOM组成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在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博士生周蕾等通过对青藏高原两个不同冰川采集的冰川冰及下游融水中DOM的光学和分子组成以及细菌群落组成进行研究,以及室内DOM生物培养实验,揭示了在高山冰川环境中,细菌群落通过产生和利用DOM,与DOM的组成变化密切相关。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期刊Water Research上。

  野外采样结果显示,由平行因子分析得到的4种类蛋白组分占全部6种荧光组分的86.0±11.9%,说明冰川有色DOM CD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作用。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FT ICR-MS)结果表明,与微生物来源相关的脂类和蛋白质(即高H/C)物质在冰川冰和融水样品中均有较大贡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大于1%的门类分别解释了微生物作用类腐殖酸、陆源类腐殖酸和类蛋白组分变化的64.2%61.3%65.0%。基于网络分析确定了与不同类型荧光组分密切相关的细菌群落(图1)。此外,实验室生物培养实验证实,微生物主要消耗类蛋白DOM,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类腐殖酸物质,由此提高了培养后样品中类腐殖酸荧光组分占比(图2)。

  论文链接

 

1 OTUs与六种荧光组分贡献率基于Spearman相关的网络分析 

 

2 DOM生物培养实验结果 

打印 责任编辑:叶瑞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