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当污染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缺乏降解能力时,可通过从环境中分离具有较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土著微生物,经过扩大培养,再接种到原环境,用以提高污染物降解。这就是所谓土著微生物强化技术,在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表明,土著微生物强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PAHs的矿化速率,同时可以改变体系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然而,尽管通过引入土著功能微生物能够显著增强生物修复的效果,但目前对所引入的土著微生物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降解能力及其作用机理,尚有待明晰。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李继兵和导师罗春玲,通过向石油污染的水体中加入能高效降解菲的微生物Acinetobacter tandoii LJ-5,采用DNA稳定同位素探针(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LJ-5的菲降解能力和其对土著菲降解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LJ-5能够显著提高菲的生物降解效率。但是,LJ-5并没有直接参与污水中菲的降解,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了原体系中的菲降解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加了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未接种LJ-5时,参与菲降解的微生物包括Rhodoplane、Mycobacterium、Xanthomonadaceae和Enterobacteriaceae;接种LJ-5后,除Mycobacterium和Enterobacteriaceae仍保持菲降解功能外,另外五种不同的菌群Bacillus、Paenibacillus、Ammoniphilus、Sporosarcina和Hyphomicrobium也参与了菲的降解。在所有参与菲降解的土著功能微生物中,Rhodoplanes、Ammoniphilus、Sporosarcina和Hyphomicrobium对菲的降解能力首次得到证实。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污水处理中土著微生物强化技术作用机制的理解,为石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英文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论文信息:Jibing Li, Chunling Luo*, Dayi Zhang, Mengke Song, Xixi Cai, Longfei Jiang, Gan Zhang, 2018. Autochthonous bioaugmentation modified bacterial diversity of phenanthrene degraders in PAH-contaminated wastewater as revealed by DNA-stable isotope prob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2, 2934-2944.
图1 土著微生物强化对PAHs污染水体中菲降解功能微生物影响的示意图
图2 菲降解功能微生物和其相关微生物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