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工作进展

白春礼调研合肥研究院和中国科大

2016-08-29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办公厅
【字体:

语音播报

  8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研,实地考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研发基地、强磁场大科学工程以及中国科大科教融合等工作,并分别与科研人员和中国科大师生进行座谈。

  8月24日下午,白春礼从机场直接来到位于合肥西郊科学岛的合肥研究院开展调研。白春礼先后考察了即将建成的稳态强磁场大科学工程、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以及专为完成ITER任务而建立的国际研发区,仔细了解两个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情况;听取了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关于铅基反应堆研发进展的汇报并察看了相关实验平台;参观了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的系列车载、机载、星载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以及固体物理研究所、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单位最新应用成果展示。白春礼边听讲解边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了解各研究所各项工作进展,对科研成果的技术性能、用途及产业化前景表示了极大关注。特别是对核安全所的小型核电技术,白春礼表示应设法加大支持力度,使其尽快实现产业化;对强磁场科学中心的“临床肿瘤精准用药技术”的规模应用及新药创制,他表示了高度的期望。

  8月25日,白春礼来到中国科大校园,与该校师生进行座谈。会上,白春礼听取了中国科大拔尖计划、英才班整体工作的汇报,了解了少年班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参加座谈会的师生代表亲切交流。

  白春礼首先对中国科大师生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人才培养制度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英才班、少年班是中国科大教学改革实践中获得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希望中国科大在现有成绩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改革路径,发挥“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特色,让研究所优秀的师资力量、设备、渠道服务于优秀的本科生培养,同时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中国科大健康发展,真正成长为我国科技事业接班人。

  8月26日下午,在与安徽省签署了全面创新合作协议后,白春礼再次来到科学岛,与合肥研究院领导班子、下属各研究所负责人进行座谈。合肥研究院院长匡光力重点汇报了合肥研究院“十三五”战略规划:力争在核聚变研究、大气环境、强磁场科学及高技术等四个重点方向实现重大突破,确立了核能安全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面向特殊环境服役的材料物理、现代农业技术、医学物理(精准医疗)五个重点培育方向。

  白春礼在讲话中对合肥研究院的整体发展态势、取得的科研成绩及“十三五”规划凝练的学科方向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合肥研究院拥有一流的园区和环境,拥有强磁场、EAST两个大科学装置,有四个所融合之后创新的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有与中国科大科教融合的有利条件,“十三五”规划中选择的四个重大突破都是科学岛上的强项,这些都是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非常有利的条件。

  对合肥研究院下一步的发展,白春礼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继续保持核聚变研究的优势。他说,合肥研究院的聚变研究一直做得很出色,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这种长期的积累和布局对中科院能够在核聚变这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至关重要。他希望继续把核聚变这支队伍建设好、把这支大旗举起来,在国际上始终起到引领作用。二是建设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科学实验室。他说,合肥研究院在建设大科学装置的过程中,发展了一系列极端条件,要设法将强磁场、超高压、极低温等极端条件集成起来,建设一个能提供国内外最集中、最完善的极端条件的综合实验室,牢固确立自己的优势、特色和不可替代性。同时,要建设一支涵盖研究、技术、工程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最佳极端条件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三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独一无二的大装置和极端条件,解决在常规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重大的科学问题,建立国际公认的新标准,确保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最后,白春礼指出,合肥研究院发展目标很清晰,优势特色突出,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中科院副秘书长兼发展规划局局长汪克强,中科院办公厅、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人事局、科学传播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白春礼调研强磁场中心水冷磁体

白春礼调研强磁场中心分子医药研究室

座谈会现场

白春礼讲话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