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工作进展

“应对气候变化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先导专项参展巴黎气候大会

2015-12-10 大气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12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吕达仁带队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简称“碳专项”)代表团抵达巴黎,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铺设了为期一周的科学展位,主题为“追踪碳足迹—中国科学家在行动”,从能源利用碳排放、生态系统固碳现状与潜力、气候变化归因等方面向世界展示碳专项取得的研究成果。

  此次参展紧密围绕中科院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的“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十二字方针,多方策划、积极争取、认真准备、通力协作,充分利用巴黎气候大会的契机加大对碳专项成果的宣传。碳专项专家充分利用展台的推介功能以及多年积累的国内外广泛合作网络,积极与各国代表和国际组织高层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能源利用碳排放、开发碳卫星、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理解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和进展,并就中外媒体关注的对巴黎大会的愿景、中国节能减排措施等问题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1210日,碳专项还将在中国角举办边会,更全面地向气候大会参会代表集中展示碳专项研究成果。

  碳专项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2011年在财政部支持下启动实施的,旨在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撑。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内外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能源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认证方法论与技术体系、陆地碳收支定量评估与认证、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增汇技术与措施、区域碳收支调控管理政策等研究领域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谈判的话语权;形成一支具有扎实研究基础,并适应重大多学科交叉的科技队伍,实现我国科学家进入世界前沿科技舞台的战略目标。

  碳专项基于全面调查、采样与分析,更新了能源利用和工业生产碳排放数据关键参数;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定量认证方法,准确计算了增汇潜力与速率,科学评估了增汇技术与措施;发展了均一化的百年气候观测数据集,揭示了20世纪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的新事实;发展了中科院气候系统模式,揭示了气候变化机理、模拟了过去气候变化,预估了未来变化趋势,从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未来全球增暖与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关系。形成了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在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陆地碳收支定量评估与认证、生态系统增汇技术与措施、区域碳收支调控管理政策等研究等领域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为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碳专项本次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得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以NGO的身份参展。

吕达仁在展台推介碳专项工作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接受外国媒体采访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了解碳专项工作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