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人才教育 > 工作动态

中国科大举行第34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

2015-05-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字体:

语音播报

  5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第34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全校34名本科生荣获该项荣誉。颁奖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蒋一主持。 

  校长万立骏出席典礼并为获奖学生一一颁奖。第2届“郭奖”获得者、美国地质学会会士、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间,第28届“郭奖”获得者、云城互动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胡森,新创校友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张树新分别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新创校友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新创校友基金会理事胡韶山,本届“郭奖”获得者及其家长、中学校长、中学和大学老师参加了颁奖典礼。 

  万立骏首先对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对获奖同学的家长和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科大精神始终将“育人为本”放在第一位。一所好大学一定是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的地方。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多年来,始终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享誉国内外,这其中凝聚着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郭奖”获得者如今都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也是在弘扬“科大精神。” 

  万立骏说,今天有34位同学从1800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届“郭奖”。同学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不仅有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养,还有朋友的支持……,希望同学们怀着感恩之心,记住“郭奖”。“郭奖”不仅是对同学们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鼓励。他表达了对各位中学校长、中学老师的敬意,并希望与大家加强合作和联系,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万立骏说,经历了34年的发展和积淀,在科大人心中,“郭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奖励,而是激励科大学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文化符号。获得“郭奖”是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是对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最大肯定。他希望获奖同学能够不断努力,保持谦虚、好学的优良传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拼搏、取得更大成绩,希望同学们以“郭奖”作为新起点,为自己、为母校添砖加瓦,为未来的事业增添动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林间校友分享了自己1982年毕业时的两件往事:当年自己是穿着绿军装站在“郭奖”的领奖台上,那时的奖金是200元;到美国布朗大学读博士时才第一次见到冰箱。林间说,33年间,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33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他和大家分享了两点感悟:首先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老师和集体;其次,为了实现梦想,永不言弃。他最后与学弟学妹们共勉:不仅要感恩,还要知恩图报,同时要增加自信心。 

  2009年本科毕业的胡森校友目前已经拥有了三家公司,他寄语学弟学妹,要给人生设定一个“高目标”:第一要不断地努力追求,实现跨越式发展,才会有更大的收获;第二要学会厘清思路并明确规则;第三,“郭奖”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做出成绩后要回馈母校,帮助更多的人。 

  张树新校友说,新创校友基金会的所有资金都是来源于校友捐赠,基金会创立已有八年,“郭奖”是基金会最早资助的一个品牌。作为科大的学生,都懂得“郭奖”的含金量,据统计,大部分“郭奖”获得者成就非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今,“郭奖”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奖学金本身,对于获奖同学来说,“郭奖”只是一个新起点,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学有所成,回馈母校。 

  致辞结束后,34位获奖学生和他们的“亲友团”依次走上主席台,万立骏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为获奖学生所在中学的领导颁发“喜报”,并合影留念。 

    据悉,今年获得“郭奖”的34名本科生全部去往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所深造,其中29名同学将赴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在内的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占今年获奖总人数的85%。
打印 责任编辑:张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