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过程工程所在蛋白仿生原细胞纳米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9-30 【字号: 小  中  大   

  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组装在天然细胞中普遍存在。以蛋白组装成人工类细胞结构,即原细胞,是当前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一大挑战。原细胞的构建将不仅能帮助人类探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非生命分子的作用过程,还可能获得更高级的结构和功能,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催化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取得应用。在前期研究工作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二肽和卟啉的协同自组装创建了“多室”微球,该微球具备选择性摄取外源物质、光能捕获和能量转换等类原细胞功能(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2366-2370)。

  近日,该研究团队将二元组分协同自组装的思路扩展到了生物大分子体系。以人血清白蛋白和多聚赖氨酸为基元,通过静电共组装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蛋白仿生原细胞结构,实现了生物大分子仿生原细胞纳米结构设计的突破。该设计的特点为仿生原细胞尺寸可以从纳米到微米尺度高度可控,且形成的结构粒径分布均一。纳米结构化设计的原细胞能够高效包载不同理化性质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模型药物,并实现其细胞内的有效递送;在类细胞溶酶体的环微境中,原细胞表现出pH和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趋于解组装,从而实现细胞内的控制释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化设计的蛋白仿生原细胞可作为理想的多功能载体,在未来的生物学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组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Eur.J. 2014,20,6880–6887,并被选为卷首插页进行了亮点报道

    文章链接

用于药物递送的蛋白仿生原细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