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心理所研究发现超常教育的积极效应
  文章来源:心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1-13 【字号: 小  中  大   

  自1978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以来,中国的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界同行展开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许多超常儿童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及认知神经机制的实证结果。已往的基础研究发现,不管是基本、高级认知能力还是认知神经效能方面,超常儿童的表现都优于常态儿童。但是,这些优势是超常儿童本身发展的特点还是超常教育带来的优势?换句话说,对于“如果超常儿童不接受区别与常态儿童的超常教育实验班的教育,他们是不是也会表现出这些优势?”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很难给出明确的回答。 

  超常教育实际就是一种因材施教、差别教育,它能够满足超常儿童的特殊需求。近年来,研究者、教育者和社会都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存在疑问。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超常儿童研究中心施建农研究组近年来就此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除了考察超常儿童本身发展特点及机制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对超常教育效应的实证考察。 

  该研究组选用常用于考察持续注意的A-X型连续作业任务(1到9的数字以每秒一个的速度随机出现在屏幕中央,要求被试对1之后的9进行又快又准地按键反应,记录被试正确和错误按键来反映其注意特点),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注意”特点,以期探讨不同教育条件下超常儿童的“注意”特点。研究1在普通教育中选取24名超常儿童和26名常态儿童,让他们完成连续作业任务,结果发现,超常儿童比常态儿童具有更好的注意集中性、对非目标的抑制能力和知觉感受性;同时,他们在连续作业任务中,能更好地坚持目标任务,具有较少的注意衰减。研究2引入不同的教育条件,选取超常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的超常儿童各24名,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充实超常教育条件”下比在“普通教育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注意集中性、对非目标的抑制能力和知觉感受性。 

  研究结果和现实生活中或普通学校教育中超常儿童的表现一致,经常听到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抱怨“挺聪明的,就是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和研究结果,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普通教育条件下教授的内容对于超常儿童来说太缺乏挑战性,所以容易导致超常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而超常教育条件是针对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提供的教育,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对超常儿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将“注意”维持在目标任务上,从而逐渐形成较好的“注意”。鉴于此,可以看出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更有利。 

  未来,该研究组将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考察超常儿童在“具有挑战性”和“不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条件下的行为表现,为充实超常教育实践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754)的支持,已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 

    论文信息:Shi J†, Tao T†, Chen W, Cheng L, Wang L, et al. (2013) Sustained Attention in Intellectually Gifted Children Assessed Using a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PLoS ONE 8(2): e57417. doi:10.1371/journal.pone.005741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