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在慢性肾脏病研究方面获进展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1-08 【字号: 小  中  大   

  慢性肾脏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已高达10%以上。该病较为隐匿,加上治疗药物缺乏,因此易进一步导致肾衰,其将依赖于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代价巨大。鉴于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从中草药中寻找新的防治药物是可能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程永现认为中医药理论的变通和灵活运用对于有效寻找肾保护药物具有积极指导意义。2013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NSFC−云南联合基金(U1202222)资助下,继干漆抗糖尿病肾病活性成分研究取得进展后(Organic Letters, 2013, 15, 36023605),又在著名中药仙草(灵芝)和九香虫抗肾病研究方面取得新的可喜进展。 

  赤芝是中国药典收载的灵芝的一种,自古被成为仙草,中医认为其功重在安神,而现代研究认为灵芝对多种疾病均具有防治作用,因此灵芝甚至被称为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cure-all medicine),一直受到东西方的关注。博士生晏永明在程永现指导下,从赤芝中发现了一个具有“旋转门”形状的杂萜分子,并发现该化合物可显著激活Nrf2,显著抑制TGF-beta1诱导的Smad3磷酸化,且对下游的活性氧、促细胞炎症因子(IL-6)、胶原(collagen IV, fibronectin)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提示该化合物对慢性肾病如肾纤维化的前景。研究成果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2013, 15, 5488−5491。该论文的部分工作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U1202222)资助。 

  中医善用虫类中药以克顽疾,并认为虫类中药具有通络之效。络病与微血管病变相关,肾病属于微血管病变,因此他们认为慢性肾病可从虫论治。九香虫性温味咸,归肾经,晏永明在程永现指导下,从九香虫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多巴胺三聚体,该化合物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能显著抑制TGF-beta1诱导的Smad3磷酸化,并在肾系膜细胞上能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IL-6, collagen IV fibronectin分泌,提示该化合物在干预慢性肾病如肾纤维化方面的价值。有趣的是,研究中发现多巴胺二聚体却能显著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collagen Ialpha-SMA。由于这些因子参与了内脏纤维化和皮肤修复,因此可推测多巴胺二聚体可能对皮肤修复有益。从仿生学角度来看,这一推测与这类成分参与了甲壳虫表皮硬化相符合,也表明昆虫中存在双向调节的活性成分,类似微观层析的一对阴阳。该研究结果201412日在线发表于Organic Lettersdx.doi.org/10.1021/ol403409v。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2241; 21172223资助。

从九香虫和赤芝中分离的化合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