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通过鉴定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4-26 【字号: 小  中  大   

4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通过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

“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项目组经过近15年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三个典型区域(青藏高原、滇西北、滇南西双版纳)的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评估,初步探讨了当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机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生态学和生态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民族植物学、气候模型和水文学等)以及各种野外调查方法(参与式方法、问卷调查定量方法、定点野外观察、应用民族植物学方法等),综合开展全球变化生态学和资源管理的研究工作。运用和开发基于各种环境因子、专家知识体系、气候情景模式以及多尺度的山地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响应模型,特别在预测不同物种和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方面取得较大成功。

此外,通过全球变化生态学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了山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情景下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率先提出气候变化背景下喜马拉雅地区冰川融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梯级效应(cascading effects)及其反馈。针对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高度重叠的特点,率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途径。该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论文65篇,已收入引文检索报告30篇,均为SCI收录期刊论文,其中该学科尖端论文(JCR Top15%)SCI论文20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3项发明专利,培养研究生16名。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1.发现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研究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的影响,首先发现了冬季的升温可能会使冬季休眠植物所需的低温满足时间推迟,从而导致草原返青期推后等生态现象。2.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级联效应及其反馈和适应机制。3.率先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不同途径和森林转型模式。利用生态系统框架和遥感手段全面分析了湄公河地区橡胶种植等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计的影响。4.阐明了生物多样性变化与水电站开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和粮食安全需求、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鉴定委员会专家还建议该项目需进一步凝练创新点,突出国际同行的反映和评价。

鉴定会现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