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交通之谜得以破解
  文章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2-26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樊自立等通过多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实际考察和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揭开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代交通之谜。

根据樊自立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曾有5条路线。这五条道路为:1、汉代的丝绸之路南道,即由玉门出发沿昆仑山北麓到莎车,到了唐代这条道路沙漠化就已十分严重。“入大流沙,聚散随风,人行无踪,遂多迷路……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是玄奘景道从尼壤城东行的真实写照。2、姑墨—于阗道,即由今阿克苏沿和田河至于阗(今称和田),这条路是联结塔北和塔南的主要通道,由于沿河而行不泛水草,所以《水经注》讲:“马行十五日”,《新唐书道里记》讲,两地间九百三十里,按一唐里为540m计,则折合为503km,与今阿克苏到和田520km相近。这条道上有著名戍堡称神山堡,在玛扎塔格山上。3、坎城—神山堡—疏勒道,坎城是位于今于阗和策勒间的古抒弥国,由坎城到神山堡之间有路是依据斯文赫定在玛扎塔格山出土的一件文书中记载;由神山堡到疏勒是一条闲道即小路,是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至玛扎塔格和罗斯塔格南麓洪积扇而行,东汉时班超从于阗攻伐疏勒(今喀什)即沿此道绕行莎车,因当时莎车国与汉为敌。由于阗经莎车到疏勒为“正道”即大路,因此此道为小路。4、乌夷—于阗道,乌夷即今焉耆,《佛国记》记法显由焉耆到于阗(今和田)的原文是“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此,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依今形势看显是从焉耆先到沙雅渡塔里木河,然后沿由和田河分出的一叉流向西南到玛扎塔格,再到和田。5、抒弥—龟兹道,龟兹即今库车,这条路是沿克里雅河北行到库车,汉唐时克里河曾汇入塔里木河。《汉书》记载,李广利伐大宛“还过抒弥”,即经过此道将在龟兹国作人质的抒弥太子赖丹带到长安。后来的《西域水道记》、《新疆图志》都对此道详细记载,并言“于(于阗)库(库车)商贩,近多出于是途。”这些古道都不乏我国古代人民的足迹。晋代高僧法显是第一个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唐代玄奘是最早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比作“死亡之海”的人。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五条交通路线,从汉代开始就不断有僧侣、商贩、使者、官吏和将士穿行过。

通过对以上五条道路记载,可知南北向的两条通行较易,东西向的两条道行较难,东北—西南向的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受古水文网控制,源于昆仑山的河道为南北流向,道路通行较易;而两河为高大沙垅通行难,这可为沙漠公路选线提供借鉴,即公路主干线以有古水文网控制的南北向较好,东西向修路较难。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修建公路,现已完成由轮南至民丰和阿拉尔至和田两条南北干线,还可修建由沙雅至于阗大河沿的另一条干线。由且末至塔中已完成二级干线,由塔中至大河沿已有简易公路;再由大河沿还可近申到玛扎塔格,沿玛扎塔格南麓到达麦盖提,这样使形成“三纵一横”公路干线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