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健康所科研人员发现中药单体抗肝炎的分子机制
  文章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9-12-29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博士生肖意传等研究人员关于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对急性肝炎治疗方面的新发现。

甘草是治疗肝脏炎症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基础中药组分,其有效的活性分子是18b甘草次酸,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药物创新研发。研究人员发现,18b甘草次酸通过抑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MIP-1a)而缓解了爆发性肝炎及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在研究应用的Propionibacterium acnes诱导的急性肝炎疾病模型中,18b甘草次酸抑制了MIP-1a的表达,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外周血CD11c+B220-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募集及其向肝脏的迁移,进而降低了对肝脏浸润的CD4+ 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并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FN-g和TNF-a等产生的减少,达到了减轻肝脏炎症损伤的效应。深入的机制探讨研究发现,18b甘草次酸是通过降低肝脏Kupffer细胞MyD88的表达,阻止其下游信号通路NF-kB的活化,使Propionibacterium acnes对Kupffer细胞的激活被抑制,MIP-1a产生减少。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在急性肝炎模型中的抗炎症和保护肝脏作用的分子机制,也发现了对肝脏急性炎症及肝衰竭的可调控靶点,为进一步筛选相关药物和研究靶向治疗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该研究受到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基金的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