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自然》快报揭示伽玛暴起源新机制中国科学家做出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6-08-31 【字号: 小  中  大   

    2月18日,美国天文卫星雨燕在白羊座方向记录到持续数分钟的宇宙伽玛射线大爆发,命名为伽玛暴060218。最新一期《自然》杂志集中刊登了有关它的四篇研究快报,揭示了伽玛暴起源的新机制。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邓劲松博士是一篇《自然》快报的两名主要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文章提出伽玛暴060218起源于一种极端天体——濒死大质量恒星内部新生的强磁中子星,他同时参加了另外一篇的写作。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戴子高参与了另外的一篇快报的工作。

    伽玛暴通常发生在百亿光年之外,在几十秒持续时间内释放的伽玛射线能量相当银河系数年的可见光度之和,其能源机制是天文学的一大难题。伽玛暴研究十年来四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近年来的研究指出,伽玛暴可能是大质量恒星濒死瞬间中心黑洞“释放”的极端相对论性物质组成的“宇宙焰火”,过程同时引发整个星体的超新星爆发。

    伽玛暴060218属于伽玛暴一个较不激烈的子类——宇宙X射线闪。它距离地球不到5亿光年,伴随的超新星很快被发现,命名为超新星2006aj。这是首次观测到X射线闪和超新星的关联。以欧洲天文学家Elena Pian为首的国际小组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8米口径甚大望远镜对超新星光谱和光度演化做了跟踪观测。

    欧洲天体物理学家Paolo Mazzali和国家天文台邓劲松分别对甚大望远镜观测的超新星光谱演化和光度演化做了理论数值模拟,结果联合发表在《自然》快报上。该国际小组发现,超新星2006aj的抛射物质量比其它与伽玛暴关联的超新星小,推算出的前身星初始质量仅约20倍太阳质量。这一质量的恒星在生命终点形成的中心致密天体不是黑洞,而是中子星。文章据此推断,X射线闪的中心引擎是一颗新生的以毫秒周期自转的强磁中子星,这种奇异天体的表面磁场强度高达地球和太阳磁场的几千万亿倍,通过数秒钟的磁偶极辐射提取的能量就足以驱动伽玛暴060218和相伴随的超新星。

    国家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家正在开展伽玛暴060218的进一步观测和理论研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