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普及 > 工作动态

成都山地所承办2020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

2020-09-02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825日至28日,来自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湖北、四川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名中学生和20名带队教师,参加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共同承办的“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暨“四川大学分营”活动。此次“云上山地专题营活动”采用前期录播与现场直播相结合,包括开营仪式、云游山地营、名家大师报告、线上科研实践、朋辈交流互动以及特色活动等,为营员带来山地科学体验之旅。 

  825日,开营仪式上,成都山地所相关负责人对营员和老师们表示欢迎,鼓励营员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用心体验山地科学研究的魅力和科技创新的力量。此外,介绍了成都山地所的历史和山地专题营活动安排。 

  山地专题营利用成都山地所现有的科教资源和学科优势,提前录制成都山地所野外台站视频,让营员在“云端”了解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近距离感受科研院所的文化。活动组织营员云游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汶川漩口中学遗址,使营员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感受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重建家乡的感人事迹,理解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的奉献精神。此外,专题营还与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合作,录制人工急救篇、伤口包扎篇与救生绳索打结篇防灾避险知识小课堂视频,帮助营员拓宽知识面,学习实用技能。 

  在名家大师报告环节,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泳做了题为《科学与艺术》结合实际生活讲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希望营员们积极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研究员熊东红做了题为《享受探索乐趣,找寻人生价值——山地科研工作20年漫谈》的报告,通过“土壤开裂故事”、“冲沟发育故事”、“山区移民迁徙故事”三个小故事,带领营员们走进探索科研乐趣的生活。营员体会科学家成长的艰辛历程,感悟科学家精神。 

  在线上科研实践环节,山地专题营精选“泥石流灾害课题”和“山地灾害与无人机低空遥感课题”两个实验,组织营员和科研人员一起探寻山地科学的奥秘。综合测试与模拟中心工程师刘子明带领营员参加“泥石流灾害课题”的实践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及泥石流防治坝体工程设计,在云端带领营员们开展灾害防治实践。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工程所杜小林带领营员参加“山地灾害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实践课程,讲解无人机低空遥感基本知识,以及灾害发生后开展灾情调查的基本手段和流程,并和营员一起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无人机组装。 

  在朋辈交流互动环节,成都山地所三位青年科技人员和一位研究生代表,与营员在线交流,传授成才经验,解答营员问题,帮助营员健康成长。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聂勇带来题为《山地青年与山地研究》的交流报告,分享了科研成长经历及从事山地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趣事,希望营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全球意识及视野,掌握科技、造福人类,将知识学习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主动投身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建强带来了题为《遥感:“千里眼”斩妖除魔识灾害》的交流报告,展示国内外的重大山地灾害事件,讲解科研人员是如何利用遥感手段通过灾害的判识指标及遥感影像特征进行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判识。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周萍做了题为《把握当下、不负韶光,放眼未来、完善自我》的交流报告,以人生的三个阶段“昨天、今天、明天”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探讨如何珍惜今天,如何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及时调整心态,如何在学习工作中高效合理利用时间等内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适当的引导。2019级硕士生郑玲静与营员展开《乘风破浪的研究生》的主题交流,从学生的视角,结合学习经历和科研生活展示了有苦、有累,但充实有意义的研究生生活实况。活动使营员们获益匪浅,表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闭营仪式上,科学营相关负责人进行总结,老师和营员分享体会与收获。2020年山地专题营线上课程给营员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除山地专题营和四川大学分营的活动,在志愿者带领下,营员们参加全国营的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的特点和优势,实现零距离认识科学、发现科学、感知科学。 

  成都山地所自2014年起,承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专题营组织管理工作,发挥科研院所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功能,对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鼓励青少年励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端参观及特色活动

名家大师报告

线上科研实践

朋辈交流互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