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自然》及子刊综览

2020-04-09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自然》

  新方法可精确测定陶瓷年代

  《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精确测定古代陶器年代的方法。由于陶器在考古记录中大量存在,该研究或能帮助揭示这些陶器的使用年代,在缺乏传统可测年资料的情况下推断考古遗址的年龄。

  陶器是考古遗址最常见的人工制品之一,但是,对这些物件进行精确的放射性碳测年已被证明难度极大。古代陶器中常能发现食物残渣的脂肪成分,这些成分在前人烹饪时被黏土吸收或保存下来,或能作为放射性碳测年的另一个碳来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Richard Evershed和同事报道了一种给古代陶器测年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脂肪酸形式的食物残渣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利用名为制备气相色谱法的技术,从陶器中提取出了棕榈酸和硬脂酸,再用加速器质谱法对这些残渣进行放射性碳测年。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对英国、安纳托利亚、法国、欧洲中部和撒哈拉非洲考古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容器中获取的乳制品和动物脂肪进行了测年——这些容器的年代之前已经确定。在一项对如今伦敦市所在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析中,对脂肪残留的测年可以在没有其他可测年资料的情况下提供时间上的新启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78-z

  《自然—医学》

  外科口罩或能阻止季节性病毒传播

  《自然—医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外科口罩也许能有效阻止有症状人群的季节性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传播。现已表明口罩可以显著减少呼吸道飞沫中流感病毒的可检测量以及气溶胶中季节性冠状病毒的可检测量。不过,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口罩是否能阻止新冠病毒传播,这是一种与季节性冠状病毒关系紧密的病毒。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如何在人群中近距离传播——是通过直接接触、较大的呼吸道飞沫,还是通过吸入另一个人呼出的空气。呼吸道病毒也能在环境中生存,因此有可能通过非直接接触传播。非医学措施,如控制社交距离、洗手、通风和戴口罩,都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虽然一直有人提议利用口罩减缓流感病毒的传播,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预防其他呼吸道病毒传播的作用一直不甚明了。

  香港大学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招募了246名疑似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受试者,让他们对着机器(Gesundheit II)呼吸,进而比较在戴口罩和不戴口罩两种情况下,呼出的空气中病毒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在111名已证实感染了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或鼻病毒的被试中,口罩减少了呼吸道飞沫中流感病毒的可检测量以及气溶胶中季节性冠状病毒的可检测量,但是没有减少鼻病毒的可检测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43-2

  《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时装业急需降低“快时尚”环境成本

  芬兰阿尔托大学的Kirsi Niinim?覿ki和同事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上发表了一篇综述,认为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时装业的业务模式,包括急需摒弃 “快时尚”,以便提高时装供应链的长期可持续性。

  时装业是仅次于航空业的第二大工业污染源,占全球污染比重高达10%。虽然时装业的环境影响日益明显,但是该行业仍在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快时尚的兴起,快时尚依赖于廉价制造、高频消费和短期使用。

  研究人员从生产到消费,考察了时装业供应链的环境影响,重点关注了水资源的利用、化学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纺织废料。例如,时装业每年产生逾9200万吨废料,消耗1.5万亿吨水,而且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背负这一负担。作者说这些影响突显了从根本上变革时装业的必要性,包括在全供应链中放慢制造速度,引入可持续的做法。

  作者总结道,“慢时尚才是未来,”但是“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如何向这种模式过渡,这要求设计者、制造者、各种利益干系人和终端消费者的创造性和协作”。具体而言,纺织业需要投资更加清洁的技术,时装业需要开发新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政策制定者需要修改法律。消费者则必须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并为时尚的环境影响买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017-020-0039-9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