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朱诺”号探测器艺术效果图 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自然》杂志和子刊《自然·天文学》杂志6月6日同时发表两篇天文学论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朱诺”号探测器所揭示的关于木星闪电分布和发生频率的新见解;并公开了迄今最大规模木星闪电“哨声”数据库,其获取的信号是当年“旅行者1号”记录的10倍。
NASA的“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截止到2015年7月仍然正常运作。1979年,“旅行者1号”在木星周围探测到特低频无线电信号发射,因为类似于降调的吹口哨的声音而被称之为“哨声”。
研究认为,该“哨声”源于这颗气体巨行星大气层中的闪电。大多数木星探测器在木星上都发现了闪电,尽管搜索的是兆赫兹范围内的信号,但它们是通过夜间光学成像或低频(千赫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发现的。
此次,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香农·布朗及其同事,发表了关于600兆赫高频木星闪电大气干扰(或者称为天电,sferics,即宽带电磁脉冲)的观测结果,表明木星上的闪电放电不像之前认为的不同于地球上的闪电——其频率可达到千兆赫范围。研究人员发现,木星上的闪电在极地附近和北半球更为常见,而赤道上没有,这意味着湿对流向两极增强。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木星的组成、大气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自然·天文学》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捷克国家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展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木星闪电“哨声”数据库,其中包括1600多个信号,几乎是“旅行者1号”记录的10倍。他们检测到的雷击最高频率是每秒4次——类似于地球上观测到的雷暴频率,并且比“旅行者1号”探测到的峰值高6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