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研究太阳系内岩质行星形成有了新线索

火星、陨石、地球的钙同位素报告出炉

2018-03-23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杂志3月21日在线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发布了一项对内太阳系多个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新见解。

  岩质行星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颗岩质行星,所以这一类行星的起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钙是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科学家认为,其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材料的重要线索。

  内太阳系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默认同位素差异反映了天体离原行星盘中心的距离。因此,考虑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这一猜想很难与地月系统形成的标准模型(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原始地球)调和。

  此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学家马丁·舒勒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火星、地球、陨石母体和灶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是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的样本的钙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钙同位素比例其实与母体小行星和行星的质量相关,因此可以提供一个对它们的吸积时间尺度的替代。他们推断,该关联源自于原行星盘的岩质星球,其形成区域里大量钙同位素成分的缓慢、平稳的演化,反映了原始的外太阳系物质是如何进入经过热处理的原行星盘内空间的,它与原太阳吸积物质相关。

  研究人员最后总结,地球和月球高度相似的钙同位素组成意味着,导致月球形成的那一次冲击“事故”的“肇事行星”,是在原行星盘生命即将结束时形成的。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