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pH值为0的强酸池塘中首现活微生物

创“最酸”环境生命纪录 有助理解火星可居住性

2017-08-11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8月9日消息称,一组科学家团队在埃塞俄比亚一个pH值为0的强酸池塘中首次发现了活的微生物,该池塘也因此成为地球上有生命“现身”的最酸环境。

  埃塞俄比亚的达纳基勒洼地位于“地球伤疤”——东非大裂谷的最北端,此处雨水极少,是地球上最酷热、最干燥的地方,平均温度高达45摄氏度;而当地水塘的pH值平均为0.2。通常,在这种世所罕见的极端环境下,生命不可能存活。

  此前,人们对这一地带的相关讯息知之甚少。自2013年以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始在该地区进行研究工作,才慢慢揭开此地的秘密。2017年以来,在当地多次收集样本的科学家于一个pH值为0的池塘中发现了活的微生物,他们隔离并提取了微生物的DNA,近日确认这是一种“多嗜极生物”。研究还发现,该微生物已经完全适应了达纳基勒的强酸以及高温、高盐环境。这是人们在达纳基勒的强酸池塘中发现的第一种生命,这一池塘也创下了生命存活的“最酸”环境纪录。

  此前,科学家们曾分别报告称,他们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间歇泉(PH值为1)盆地的沙石层上以及西班牙一个PH值为2的河流中发现了微生物。

  研究人员表示,绝大多数生物体都不能应付极端的酸度,超高温也会损害酶;高盐则会使水流出细胞,将生物体变成干燥的皮壳。但在埃塞俄比亚、黄石和其他热液环境中发现的微生物,已经适应了强酸环境。对这些在地球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生命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火星等行星的可居住性。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