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造纸术发端提前二百多年

2016-11-26 科技日报 张晔 邓凯月
【字体:

语音播报

  蔡伦造纸的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11月2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阐述20多年研究成果称:“纸张实际出现时间更早,造纸术始于东汉的历史或将被改写。”

  “早在蔡伦改进造纸术的250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并在西汉早期进入了初级加工阶段。”在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中国四大发明国际研讨会上,李晓岑告诉记者。

  是什么重大发现把这位造纸祖师爷请下历史舞台?李晓岑介绍,我国考古专家在一些西汉墓葬中均发现了古纸。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发现,出土的西汉古纸在薄厚,光滑程度,纤维形态上与东汉蔡伦改进的“抄纸法”有明显区别,为“浇纸法造纸”。

  “浇纸法”所用造纸原料与“抄纸法”大致相同。前者是使用固定式纸帘,木槌手工打纸浆,不加纸药,不压纸,在阳光下自然晒干,制造出厚纸。而后者却是用活动式纸帘,机械打浆,加纸药,压榨纸,制作出较薄的纸张。

  浇纸表面较为粗糙,没有明显的帘纹,纤维较为杂乱。目前,最早的西汉古纸(浇纸)在甘肃省放马滩出土,早于蔡伦两个多世纪,佐证了造纸术历史比东汉更为久远。

  现场,大学生志愿者演示了“浇纸法”中荡料入帘的过程:将细竹帘(纸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晾晒水分蒸发留下的便是浇纸。

  “其实‘浇纸法’很受局限,一个纸帘只能做一张浇纸,其产量远远不如抄纸。”李晓岑告诉记者,但是这种古老的造纸法在我国西藏、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至今依然在使用,常用来包茶叶或抄写佛经。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