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彗星撞击:“罗塞塔”的大结局

探测器将在降落过程中捕捉史上最佳彗星图像

2016-09-29 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字体:

语音播报

  “罗塞塔”号彗星轨道探测器9月30日将走到生命尽头。但在此之前,它将奏响最后一曲华章:收集关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最详细的图像,也是迄今为止关于彗星的最详细图像。
  2014年,经过10年的长途深空旅行之后,由欧空局(ESA)运行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成为首个围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两年后,该探测器因为距离太阳越来越远而逐渐失去能量,ESA科学家决定以别具一格的方式结束它的使命,使其在控制下撞击到彗星表面。“‘罗塞塔’号将在彗星表面沉睡成千上万年,我很喜欢这个想法。那里是这颗令人称赞的卫星最适合的安息地。”ESA天体物理学家Laurence O’Rourke说。
  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欧洲太空控制中心(ESOC)的工程师们将在9月29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0:50左右将“罗塞塔”送上撞击彗星的行程。其目标是这个形状像“橡胶鸭”一样的彗星头部700×500米的一个区域,接近该地区一个被命名为“马特”的130米宽的大坑,那里因为释放气体和尘埃而被人所知。
  撞击点距离“菲莱”号——2014年11月登陆彗星但很快耗尽能量的一个着陆器——的最终安息地约有两公里。“罗塞塔”号下降轨道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大约通过13.5小时的自由落体下降19公里左右,它将没有机会再看一眼“菲莱”号。但是其最后一次低空飞掠探测有望看到彗星其他地方的优质图像,可能会在距离彗星表面15米左右的地方获得毫米级像素的高分辨率图像。而“罗塞塔”此前与彗星之间的距离最近不少于1.9公里。
  “罗塞塔”科学家希望利用机载相机看到马特坑坑壁的有趣结构,那里可能隐藏着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如何形成的秘密。其他的设备将被史无前例地用于探测气体、尘埃以及电离粒子。“这是做出真正独特科学研究的机会。”“罗塞塔”任务经理人Patrick Martin说。在最后结算,“罗塞塔”将会在撞击地面的最后几秒前“与时间赛跑”,传回珍贵的数据信息。“那将极具挑战。”Martin说。
  能量极其珍贵。在距离太阳约5.75亿公里的地方,“罗塞塔”已经在以低功率状态运行,由于距离地球越来越远,这意味着它向地球传回资料的速度也在下降。为了尽可能地在下降过程中获得信息,科学家已经就应该操作哪些仪器达成了协议,11个团队中有3个团队自愿决定关掉他们的设备,Martin说。
  “罗塞塔”不会发生剧烈的撞击,而是“温柔”地撞击彗星,以慢走的速度(大约每秒1米)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0:40左右撞向彗星67P。因为“罗塞塔”号的设计谜底并非着陆探测器,即便如此也会导致其32米宽的太阳能翅翼折断,让探测器跌到彗星表面后产生反弹。
  “罗塞塔”的生命具体会如何结束现在仍是一个谜,因为该探测器在撞击后将会与地球失去联系。即便该探测器没有受到损伤,撞击也将会激发让“罗塞塔”停止运行的命令,因为要遵循国际章程,避免干扰深空网络交流渠道。(但即便没有这些要求,“罗塞塔”号在撞击后也基本没有可能具备通信能力,因为它很难将天线对准地球的方向。)
  “罗塞塔”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意味着,关于其生命终止的消息要在约40分钟之后才会传到地球,即ESOC任务控制会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1:20或当地时间13:20左右看到“罗塞塔”的特定通讯信号成为一条直线,生命就此终结。“对我来说,那肯定是个伤心时刻。”O’Rourke说。
打印 责任编辑: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