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罗塞塔”在彗星上发现“生命基石”

2016-05-31 新华网
【字体:

语音播报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一种理论认为是彗星带来的。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为此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它发现,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上存在氨基酸等物质,它们被认为是生命形成的基石。

  欧洲航天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上报告说,“罗塞塔”发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周围稀薄的气体中存在甘氨酸和磷元素。甘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氨基酸在生命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生命基石”。磷元素也广泛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细胞膜等处,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此前,美国航天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曾穿越“怀尔德2”彗星的彗尾,有迹象显示其中存在甘氨酸。但由于“星尘”号是返回式探测器,其采集的样本可能在回到地球穿越大气层时受到污染,一些科研人员对此持怀疑态度。

  “罗塞塔”探测器项目组的卡特琳·阿尔特韦格说:“这是第一次毫无疑问地在一颗彗星上探测到甘氨酸。”

  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一种理论认为,是坠落到地球上的彗星带来了一些“生命基石”,这些物质在地球原始环境中互相作用,最终产生了生命。

  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探测器2004年升空,它携带的“菲莱”着陆器在2014年成功登陆目标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是首个在彗星上软着陆的人造探测器。虽然“菲莱”已经失去联系,但“罗塞塔”仍在绕彗星的轨道上运行。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与地球上地质变化频繁不同,彗星内部变化较少,因而好似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冰箱”,可能保存着最原始的物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