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物体在一种介质中通过的速度比它产生波的速度快,就会形成尾迹,如一架超音速飞机飞过天空,会留下尾迹一样。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一种金属表面——表面等离激元上造出了类似的光波尾迹。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只要有波就会有尾迹,即使光波也可以。虽然没有东西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更快,但光并不总在真空中,某种东西可能在一种介质或材料中的速度比光的相位速度更快,这样就会产生尾迹,如著名的切伦科夫辐射,就是电荷在液体中的速度超过光的相位速度,从而产生了明亮的蓝色尾迹。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哈佛大学的电气工程研究员费德里克·卡帕索领导团队首次在表面等离激元上造出了同样的类光波尾迹。他们在金箔表面蚀刻出旋转式纳米花纹结构,做成一种超材料,花纹上会产生表面等离激元。他们设计了一种超光速电荷行波通过超材料,就会在激元上产生尾迹,如同一艘电动船驶过湖面,而这些花纹结构就是“船舵”。改变花纹上激元的相对相位,会提高行波的速度,可通过控制行波速度来控制尾迹。
研究小组发现,照在超材料上的入射光的角度可作为额外的控制手段,用偏振光甚至能逆转尾迹相对于行波的方向——就像它是反方向驶过的船造成的。
“能控制光是一种强大的能力。”卡帕索说,“在宏观层面理解光学将带来全息技术、谷歌眼镜和LED发光设备等,但纳米光学是未来纳米技术的重要部分,这方面的研究能拓宽我们从微观层面控制和利用光的能力。”
造出并控制表面等离激元尾迹有可能带来新型的等离子耦合器、能产生二维全息图像或纳米聚焦的镜头。“在远小于光波的尺度上操控光是非常困难的。”论文第一作者、卡帕索实验室的研究生丹尼尔·温茨说,“我们不仅观察到了这些尾迹,而且找到多种控制和驾驭它们的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