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快速验血可知所受辐射是否致命

2015-05-14 新华网 林小春
【字体:

语音播报

  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确定被辐射者遭受的辐射强度是一个难题,因为辐射再严重,也不会立即有症状出现。美国研究人员5月13日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工具,在受辐射24小时内通过验血便可知哪些人受到的辐射致命,应立即予以治疗。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微RNA(核糖核酸)入手,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引起的血液微RNA变化。微RNA是帮助协调基因活动的小RNA分子,它们由细胞制造,但有些会进入血液之中。结果,他们在血液中找到约170个微RNA,其中5个受辐射后表现出明显变化,因而被视为辐射剂量的“信号”。

  人体受辐射后,所受伤害需要数周或数月才会显现,小鼠也是这样。小鼠实验显示,受致命剂量辐射和非致命剂量辐射的两组小鼠,要用3到4周才能显现外在区别。然而,检查血液中的微RNA“信号”,便可在受辐射24小时内准确预测存活与死亡的小鼠。

  来自美国戴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迪潘詹·乔杜里等人还发现,这种微RNA“信号”同样适用于移植了人类造血干细胞的“人化”小鼠,这说明新型验血方法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研究人员认为,血清微RNA可作为“辐射剂量测量仪”,这一成果将有助提高辐射受害者的总体生存率。

  核电厂事故、核武器爆炸以及潜在的核恐怖活动都可能会造成辐射,伤害人体的组织器官,其中人体造血系统最易受到伤害。目前用于估计受害者辐射剂量的方法是检测机体白细胞的损失或染色体异常等,但这些检测通常繁琐、耗时,且无法预测长期辐射伤害。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