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纳米药物新疗法意在靶向治疗癌症

2015-03-30 中国科学报 红枫
【字体:

语音播报

图片来源:Harry Campbell

  有一种掌握着生命蓝图的基因分子,其直径仅相当于1米的二十五亿分之一。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培养出如此大小的分子,并用创新设备对其进行史无前例的精确测量。科学家在过去十年通过不懈努力获得的这些技术,如今正带领人类走向新的医疗与疾病诊断方式。

  癌症在人体内肆意地玩着“捉迷藏”的致命游戏。化学疗法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式,而常规的化疗药物经常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难以区分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因此其药效可能会针对正常细胞,导致严重的负面效应,同时附近的癌细胞却毫厘未损。而且恶性肿瘤还可能从人体防卫体系——免疫系统——获得帮助。因为免疫系统经常会把抗癌药物当作有害的细菌或是其他入侵物阻挡在其防线之外,导致破裂的药物碎片在抵达肿瘤细胞之前再次进入人体的肝脏、肾脏、脾脏等“废料桶”。而即便它们抵达恶性肿瘤后,也只是纠缠在恶性肿瘤的周围,并不能完全进入肿瘤内部。

  近日,纳米医学领域的进步可以让药物更好地穿过体内出现异常的地方,并直击癌症藏匿的地点。其关键是一种包裹在一层保护性外壳下的特殊药物,该药物可以在体内“穿梭”运输化疗药物。而这种结构精细的药物仅有数十亿分之一米大小,因此可以让其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Kazunori Kataoka和同事把化学药物装入一种类似丙型肝炎病毒大小——比常规的红细胞小200倍——的外壳中,使这些药物在分子层面看起来像人体“自制”的。而且这种药物还具有另外一个优势,即可以更好地透过肿瘤细胞,并远离健康细胞。

  目前,医学诊断试验中正在利用这种药物的微小结构作为基因探针,以非常高的准确性侦查癌症。紧接着, 在不久的将来,患者也还可以期待使用由纳米级别的分子制成的智能绷带,增强对严重创伤的治愈效果。再进一步,研究人员还希望把小分子的运动模式引入药物研发,使它们通过血液流向靶向目标。这些都是基因工程的独特之处,肉眼难以辨别,但它们对疾病却有着巨大的疗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