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中国实验快堆首次满功率并稳定运行72小时

我国全面掌握快堆核心技术

2014-12-19 光明日报 齐芳 蔡金曼
【字体:

语音播报

  我国第一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于12月15日17时首次达到100%功率,截至12月18日17时首次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72小时,主要工艺参数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的核心技术。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快堆发展的第一步。其核热功率65兆瓦,实验发电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中国实验快堆1995年立项,2010年7月21日首次达到临界,2011年7月21日首次实现40%功率并网发电,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项目验收目标,2012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组织的验收。

  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介绍,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作为该战略的第二步,快堆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增殖核燃料,可将铀资源利用率从压水堆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二是焚烧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变废为宝,减低放射性危害。快堆与压水堆匹配发展形成的闭式燃料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安全性高,快堆具有固有的较高安全性,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的优选堆型。

  截至目前,中国实验快堆已经累计并网运行438小时,累计发电量超过300万度,累计上网电量超过180万度,并已同期开展材料和燃料辐照考验试验。此后将按照既定的试验计划,继续开展满功率下的紧急停堆试验、堆内自然循环试验及堆本体氩气泄漏率试验3项总体性试验以及其他伴随性试验,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第一阶段全部试验内容。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