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农业技术革新促使人类大规模定居青藏高原

2014-11-25 光明日报 宋喜群 刘晓倩
【字体:

语音播报

  11月23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发现,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高海拔(>2500m)地区发生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同时农业技术的革新是促使人类大规模向青藏高原定居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教授、董广辉副教授等通过对早前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远远多于旧石器时代遗址,且绝大部分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随后,研究小组对青藏高原东北部200余处史前遗址进行调查,选择在考古地层保存完整、文化遗存丰富的53个新石器和青铜文化遗址采集浮选样品。对浮选出的碳化植物种子测试获得63个碳十四年龄结果,并对动物以及人类骨骼进行了骨骼碳氮同位素研究。

  综合植物种属鉴定、测年结果、文化遗存分析以及骨骼碳氮同位素研究,研究小组发现古人类大规模向青藏高原扩散发生于距今3600年之后,以大麦为主的麦作农业为当时的人类提供了长期的食物来源。研究小组认为,史前人类从低强度的季节性游猎,到大规模永久定居,再到高海拔青藏高原经历了三个阶段:距今约2万年至5200年前,旧石器人群在青藏高原低强度的季节性游猎;距今5200年至3600年前,粟黍农业人群在青藏高原东北海拔2500米以下河谷地区的大规模永久定居;距今3600年以后,农牧混合经济人群向高海拔地区的大规模扩张。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发虎表示,与大家普遍认为的人类应该在温暖湿润时期向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地区扩散的想法不同,该研究显示,史前人类恰恰是在全球气候转冷的大背景下才向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大规模扩张的,其关键的促进因素是农业技术革新而不是气候变化。

  在距今4000年前左右,欧亚大陆东西两侧文化交流增强,西亚起源的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和家畜羊传入中国西北地区。距今3600年前后,可能由于资源匮乏,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谷地人群被迫向更高海拔扩散,由于大麦和羊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强,因此成为当时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人类在气候变冷时期成功向高海拔地区扩张的关键因素。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