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工作动态
艾国祥、李国杰院士为青年学生作创新思想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4-04-12 【字号: 小  中  大   


李国杰院士为青年学生作创新思想报告



艾国祥院士为青年学生作创新思想报告



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在北京中关村举行了首场报告会。


    网站讯  记者段煦摄影/报道 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在北京中关村举行了首场报告会。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艾国祥院士和计算机专家李国杰院士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取得创新成果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以及他们感悟出的人生真谛。本次报告会除在北京设主会场外,还在中国科技大学及中科院所属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等单位设置了18个分会场,通过视频系统,使各分会场的听众与北京听众一起聆听报告,并参加了互动交流活动。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院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项国英主持,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京区党委书记何岩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何岩介绍说,“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讲座”是面向中科院在校学生、研究生举办的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办公室、京区党委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通过与取得创新成就的科学家们互动交流,使同学们真正领会到“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真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艾国祥院士的报告题为“创新超越的启示”,他通过讲述自己对天体物理和空间天文的研究,鼓励同学们做学问一方面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又要敢于超越自我,从自己的优缺点中寻求超越,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寻求超越;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创新成果。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怎样以哲学眼光分析问题的方法。他说,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其目的不仅是要拥有具体的知识,而且要学会掌握概括知识的能力。一门课、一本书看完了,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出所讲的是什么?这种概括是简单的,但它在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上把握了这个领域的本质。当你去推动其发展的时候,只要另外加上一句话,就有可能具有战略意义。要做到这点,建议你们学会运用马列主义哲学去进行思维。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它包含在具体学问中,是最本质和核心的问题。哲学是用来研究事物发展的,用哲学头脑来概括和分析问题,就会找到这门学问的发展思路,这对实现跨越发展很有意义。

    李国杰院士通过对我国第一块计算机中央处理器——“龙芯”一号和大型“曙光”计算机等研制工作的回顾,概括出“创新的前提是信心,关键在选题”的结论。他说,公元2000年以前,国家“863”计划中没有研制CPU(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项目,“龙芯”CPU是凭着“高起点,一步到位”的技术路线和几个年轻的科学家,以及一群20多岁的研究生硬拼出来的。因此我说,人才是大任务逼出来的,是重担压出来的,有拼才能赢!李国杰说,要办好一个国家级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除了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二是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高技术人才。中国一流的计算机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未必低于外国,只要凝聚一批脚踏实地,不慕虚荣,决心为振兴民族高技术产业而努力拼搏创新的斗士,外国一流计算机实验室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在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时,他说,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中国中学、大学的基础教育不比国外差;重点高校与科学院的上网条件与国外差不多;国内重点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与国外差距不大,为什么我国科技人员的贡献率总低于国外呢?第一,自信心不足,不敢啃骨头;第二,选题不精,广种薄收;第三,创新环境不如国外,协作交流不够;第四,创新文化和科学精神有较大差距。他指出,需求是创新的源泉,无悔的追求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乐趣不是在成功之后的获奖与晋升,而是在创新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市场与应用中提出的挑战问题是对创新者最大的激励。

    报告结束后,主会场内外的学生们向两位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两位科学家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