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第六届大气物理、气候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文章来源: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11-09 【字号: 小  中  大   

第六届大气物理、气候与环境国际研讨会于11月2日至4日在西安召开,该会议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俄罗斯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和创建联合实验室工作的延伸,双方约定由中俄两国轮流主办,旨在加强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在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领域交流和合作。

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参会代表围绕着大气物理,气候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等三个议题,做了共25个精彩的大会报告,交流了该领域国际最新科研进展和科学家们对研究课题的独到见解。如王普才研究员指出,差分吸收光谱仪(DOAS)正在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监测大气中SO2、NO2等多种成分的有效工具。其中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的地面观测能力也很强,并且因其低廉的价格,稳定的运行,易维护及可靠的数据产品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气体质量观测的研究中。俄罗斯大气物理研究所A. S. Emilenko教授利用偏振光观测记录北京市1996年至2010年的大气雾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观测结果,发现北京市重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1999,、2009和2010年。张美根研究员分析了WRF-Chem模式系统被用于探究东亚地区夏季气溶胶对云,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溶胶增加了云滴数浓度,减小了运抵有效半径。同时使得温度和降水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增加。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对大气物理,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等三个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深入探讨,并为未来加强合作提出了初步的规划和建议,双方将会尽快制定科研合作计划书。此次会议必将推动中俄两国及两国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新发展。第七届中俄大气物理、气候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将于2012年在俄罗斯举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