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经济日报】我国科学家发现“云南暴鱼” 距今2.44亿年

2020-11-01 经济日报 沈慧
【字体:

语音播报

云南暴鱼复原图。(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罗平发现全球最古老疣齿鱼科鱼类化石,命名为云南暴鱼。它体长34厘米,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位置,其发现和研究更新了人们对于罗平生物群的食物网结构与三叠纪生物复苏的认识。

  “劫后重生,王者归来”。经历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事件之后,三叠纪生物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成熟食物网的建立,包括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云南罗平保存了丰富的中三叠世鱼化石,但过去并未发现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由此有人认为,罗平生物群的生活环境水体较浅,海洋生态系统尚未全面恢复。

  “云南暴鱼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认识。结合近年来大型肉食海生爬行动物的发现,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成熟而复杂的食物网在中三叠世早期已经建立起来。”徐光辉表示。

  据介绍,齿鱼科是三叠纪体型最大的一类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过去以疣齿鱼属为代表,生活在欧洲与我国华南中、晚三叠世海洋环境。云南暴鱼是疣齿鱼的近亲,代表了疣齿鱼科最古老的属种,与疣齿鱼相比,其上颌口缘牙齿更为强壮有力,显示出更强的捕食能力。研究人员应用高精度断层扫描技术推测,云南暴鱼可以捕食罗平生物群中其他小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与双壳类等。

  有关专家表示,该研究首次将疣齿鱼科纳入分支系统学研究中,重构了早期新鳍鱼类分支进化树,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早期新鳍鱼类各主要类群系统发育关系、辐射演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原载于《经济日报》 2020-11-01 09版)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