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古脊椎所等在貘犀超科演化研究中获进展

2020-09-23 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体:

语音播报

早始新世犀超科成员上下颌。高伟摄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白滨、王元青、张驰和龚宴欣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合作,分析了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采集到的早期角形类化石新材料,并构建了包括65个类群、361个头骨和牙齿形态特征的矩阵,对角形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相关论文刊登于《通讯-生物学》。这些新材料的发现,有利于研究早期貘超科和稍晚出现的犀超科成员之间在演化和时代上的特征。

  研究人员通过对角形类的系统发育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亚洲特有类群脊齿貘科和戴氏貘科之前一直被认为是貘超科成员,但基于简约法的系统发育分析,前者是角形类的基干类群;在贝叶斯分析中,后者归入到了犀超科。一些之前被认为是早期貘超科的成员,在新系统发育树中处在犀超科的早期分支上。在犀超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中,柯氏犀并不是后期巨犀科的祖先类群,而是处在犀超科中基干的位置。巨犀科和真犀科构成姐妹群。研究者同时认为,貘和犀之间的分异时间不晚于早始新世早期,在早始新世晚期不同类群的犀超科成员就开始分异;而且角形类不同类群的分歧时间可能早至中古新世。

  据了解,有关犀超科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本项研究为全面认识角形类的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也是后续相关更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1205-8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9-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张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