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筑牢创新根基:“深蹲助跑”如何发力

2020-05-22 中国科学报 倪思洁
【字体:

语音播报

  “做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没什么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的印象中,面对这个提问,很多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都会这样回答。因此,他时常问自己:“做基础研究真的没用吗?”

  2020年3月3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5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看到这个消息,张新民很高兴:“我国现在讨论这个是对的,基础研究能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服务社会发展,即便现在一些基础研究成果看起来很难用于现实,但不等于说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都找不到应用的方法。”

  人们已经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并认识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好比科技创新的“深蹲助跑”,蹲得深爆发力才强,助跑快才能跳得更远。

  “从0到1”不是“无中生有”

  从2019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让我国原始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凸显。

  “‘从0到1’不等于‘无中生有’。”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看来,原始创新和科学积累是分不开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些新想法、新突破,而我国在科学积累方面需要补课。

  回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黄力感慨:“17年前的非典疫情,让我们深受其害,但17年后,我们发现相关研究并没有长期地坚持和积累下来,因为疫情过后,相关研究就不是热点了,大家就‘离开’了。”

  黄力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外界形势中,科学家时常感觉自己做的工作不是热点,不是国家需求,自己的工作好像被边缘化了,而这种情况对于基础研究的发展是致命的。他建议,国家鼓励开展系统性研究,为原始创新做好铺垫和积累,同时还要形成鼓励和包容的科研氛围,让科技工作者可以坐得住“冷板凳”,不去跟风蹭热点。

  稳定支持基础研究

  这些年,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张新民还有一个身份——“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这让他体会到了基础研究的另一番“苦”:“理论物理研究大多靠‘单打独斗’,研究者要能‘耐得住寂寞’,而实验物理研究大多是团队作战,虽然‘热闹’些,但经费难题比前者更突出。”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的利器。有人统计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大科学项目的比例越来越高。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大科学项目建成后,“好马配不上好鞍”的情况并不少见。

  “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团队作战,要做好工作,持续的经费支持至关重要。”张新民说,这些年国家制定了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政策,但是缺少对大科学装置持续支持的政策,“这可能导致大科学装置出现开建一半停工,或建成了没有运行费等问题”。

  继续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一直被视为科研风向标,完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也是基础研究领域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张新民所在的研究领域是“物理宇宙学”,属于物理学和宇宙学、天文学交叉的学科。

  让他欣喜的是,在国际上物理宇宙学近些年获得了重大进展,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理论研究的先驱詹姆斯·皮布尔斯教授。 在我国,理论和实验研究也有很大进展,如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将对原初引力波进行探测以认识宇宙起源,中国空间站将有一个共轨飞行的光学舱对暗能量暗物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观测研究。

  近年来,张新民一直感觉做交叉学科就像坐在两个凳子中间。“当评奖、评职称时,部门利益占据了上风,两个凳子一撤,在中间坐的人就掉下去了。”他感慨。

  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也是黄力关注的问题。这些年,围绕评价机制的建议不少,有人说要定量评议,有人说要定性评议。但黄力认为,应该坚持分类考核、同行评价的原则,建立“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机制。

  “科研评价最终要落在同行的定性评价上。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是由被评价单位或个人拿出体现学术影响力和科学贡献的数据或证据,如论文、引用率、特邀报告、特邀综述、国际刊物任职、研究项目、获奖等,让同行做判断。”黄力说。

  基础研究的春天来了

  几乎每年两会,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都会谈及基础研究的相关话题,并提出完善基础研究政策的意见建议。

  这两年,我国的科技创新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对我国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国家也向科技界提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要求。这些都让代表委员看到了国家在推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去年两会后,从基础研究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到各类管理政策,再到具体项目的布局,基础科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方复全说。

  前不久,科技部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共有13个中心获批。长期从事数学研究的方复全参与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的早期规划工作,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不少和他一样的数学工作者曾向他感慨“数学的春天来了”。

  “国家和社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像我们这些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恰逢其时。我相信,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一定会有非常显著的进步。”方复全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5-22 第4版 两会)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