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云南边境地区新发现5个两栖类物种

2020-05-15 科技日报 赵汉斌
【字体:

语音播报

  我国云南毗邻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有着总长4060公里的边境线。由于特殊的原因,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长期被低估。近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在云南文山、德宏等地调查新发现5个两栖类物种,其中3个为新物种,2个为我国新记录物种。

  “云南南部的边境区域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我们对这个‘家底’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有诸多问题等待探索和解答。”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进民介绍,这些区域大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调查工作着实不易;另外,这一区域很多物种跨国界分布,也给研究增加了复杂性。

  基于长期跨边境的系统调查研究,车静研究员带领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学科组,对我国境内及临近东南亚国家的掌突蟾属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工作。结合形态学和分子数据进行的整合分析,他们发现仅在文山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就有4种掌突蟾属物种,包括黄腺掌突蟾和费氏掌突蟾两个新物种和布氏掌突蟾和夜神掌突蟾两个中国新记录物种;而雪山掌突蟾新种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的掌突蟾属物种。

  陈进民向记者介绍,两栖类的物种鉴定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存在不少难解的结,掌突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还在云南陇川找到一种掌突蟾疑似新种,留待后续研究。

  这个研究团队认为,如此高的近缘物种如何在此区域共存,其现象背后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鉴于国界线区域被低估的多样性,建议展开多国合作调查,了解边境生物资源现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物种的栖息地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评估和保护。此项研究,提升了人们对跨境地区两栖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动物学研究》期刊上。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0-05-15 01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