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精准捕获“糖链”有助揭示病毒侵染机制

2020-04-13 科技日报 郝晓明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的精确捕获,这为后续揭示病毒侵染机制、发现新的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靶点,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打下基础。该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唾液酸糖链的异常表达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标志。唾液酸通常位于糖链的最外端,这种特殊的位置及其广泛分布的特点,使得唾液酸糖链在病毒感染、免疫响应和癌症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链在细胞膜表面分布众多,如同一层“糖被”覆盖在细胞表面,参与并调节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增殖等。由于唾液酸糖链的异常表达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志,目前已有20多种糖蛋白被批准作为临床癌症标记物,其中大部分为唾液酸化糖蛋白。同时,唾液酸糖链在人类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和感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禽流感病毒需识别人类上呼吸道细胞表面特定的唾液酸糖链才能实现感染;艾滋病病毒上的“糖盾”使得该病毒可以伪装自己来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监控;人类冠状病毒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利用自身的刺突蛋白来识别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链,进而接触并感染宿主。

  然而,唾液酸糖链的鉴定及分析异常复杂,迫切需要全新、高效的材料学体系支撑,以攻克复杂生物样本中唾液酸糖肽富集和分离的难题,推动糖蛋白组学的全面发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基于动态共价化学的方法,不仅精确捕获了唾液酸糖链,还为生物化学家提供了一种可以精确捕捉与癌症、免疫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糖链信息新策略。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0-04-13 01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