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一亿年前的“三叉戟”揭示昆虫长口器起源

2020-03-09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盛捷
【字体:

语音播报

阿纽蝎蛉传粉复原图

  中生代存在着一类特殊的长翅目昆虫——中生蝎蛉。它们具有特化的、明显伸长的口器,被认为是被子植物大辐射之前裸子植物的重要传粉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科研人员通过对约1亿年前白垩纪缅甸琥珀中昆虫化石的研究,揭示了这类生物长口器的起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据了解,中生蝎蛉广泛分布于我国侏罗纪燕辽生物群、白垩纪热河生物群和缅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蝎蛉总科中,阿纽蝎蛉科是已知第一个具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其口器结构被认为与跳蚤同源。然而,已知标本都是基于二维的岩石印痕化石,其口器细节结构仍不清楚,并存有很大争议。

  最近,南古所科研人员研究了白垩纪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的阿纽蝎蛉科昆虫,为了解传粉和吸血昆虫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证据。研究团队发现阿纽蝎蛉科口器像一个“三叉戟”,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个细长的舌,其两侧发育有一对散开的外颚叶。在进食时,外颚叶会暂时闭合并包裹住舌,形成功能性的虹吸口器。该形态学特征表明阿纽蝎蛉科口器为下颚起源,从而否定了下唇起源的假说。

  随后,研究团队对38个化石类群的54个特征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中生蝎蛉总科为一单系群,其长口器可能起源于二叠纪晚期。解剖学分析还表明,阿纽蝎蛉科和中生蝎蛉总科的口器与跳蚤不同,因此这些蝎蛉都不是蚤目的姊妹群。

  此项研究为解释蝎蛉长口器起源、蚤目起源以及白垩纪传粉昆虫演化提供了新见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y1259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3-09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