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光明日报】丁肇中: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019-11-11 光明日报 袁于飞
【字体:

语音播报

  11月7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国际战略研讨会在北京怀柔召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70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应邀参加。

  丁肇中第一个上台作《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四十年的物理学研究成果》报告。会前,他特意把英文学术报告改成了中文。

  在报告中,丁肇中回顾了40年来他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物理学研究成果。比如,他与中国科学家的第一项合作成果:发现胶子,“宇宙中存在引力、电弱力和强力,强力由胶子传输”。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是丁肇中当前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重要项目,“这个实验有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600位科学家参与”。

  “宇宙中大约有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称作暗物质”“如果宇宙起始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前是真空;大爆炸之后应该有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而地球附近没有天然存在的反物质。阿尔法磁谱仪(AMS)太空实验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寻找暗物质的本质和重质量反物质的起源。

  丁肇中表示,8年来,AMS收集了1470亿个宇宙线数据,能量高达万亿电子伏。这一实验已经有很多成果,比如宇宙线高能宇宙线正电子主要来自于带截至能量的源,它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暗物质,最新的反质子能谱和正电子具有类似的特征,而反电子不可能由脉冲星产生。

  丁肇中介绍,在2028年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前,AMS将持续收集宇宙线数据以降低误差,届时会确定正电子超出是否来自暗物质;还要解决另外一个基本问题——认识重质量反物质的起源。这些研究将会拓展甚至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中国科学家对AMS制造、测试和数据分析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丁肇中说,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线产生、加速以及传播的认识,并为探测暗物质提供了重要证据。

  “科学家的研究要敢于创新,挑战传统认知。”丁肇中在报告中还提及了一件趣事: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致电表示祝贺。因为这个发现在当时的超前性,连这位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在贺电中写道:“你所发现的新现象是我没有预料到,也不了解的。为什么诺贝尔奖要发给你呢?不要因为获奖,就认为自己变成专家。我挑战你,能不能发现一些我可以理解的东西?”

  丁肇中表示,过去40年,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科学家和他合作,对一些国际合作实验作出了重要贡献,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现在,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科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知识作出贡献!”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9-11-11 07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