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紧扣热点 高端多元

中关村再扩国际“朋友圈”

2019-10-18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10月16日,2019中关村论坛首场论坛——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平行论坛举行,拉开了2019中关村论坛的帷幕。

  为期3天的论坛,将主题定位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力求把握全球创新大势,紧扣创新创业主体脉搏,共同研判全球科技未来趋势。有数十位知名科学家、上百位投资人、一千多位企业家、数万名公众参与到论坛及展会之中,彰显了中关村国际“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和日益稳固。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中关村论坛坚持服务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和服务全球创新创业主体的初心,不断创新办会理念和办会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科技界、产业界人士沟通交流,促进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紧扣热点 特色鲜明

  当前,创新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北京是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北京和中关村的最大优势就是科技和人才,创新发展是北京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今年的中关村论坛规格和层级大幅度提升,本次论坛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紧扣当前全球热点、北京优势和中关村特色,以“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为主题,邀请全球专家共同研判全球科技未来趋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

  据悉,今年的论坛设置了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平行论坛和成果发布等诸多环节。在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上,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创新政策动向,各方嘉宾也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开展了高端对话。相关的平行论坛分别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脑科学、硬科技创新、耐心资本、知识产权等热点话题充分展开。

  论坛成为新思想和新理念交流和碰撞的国际平台。“论坛给全球创新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能与中国同行共同交流创新和专利运营等最新的话题。”欧洲专利局首席运营官格兰特·菲尔波特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

  据介绍,2019中关村论坛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形式,采取了“会议+展览+发布”的架构,可概括为“1+18+1+1”,即举行1场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同期开展18场平行论坛,举办1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1场重大成果发布会。

  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政策的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落地,充分体现了虚与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技与产业的结合。

  论坛还安排了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环节,集中发布了一批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包括重磅政策发布,比如发布中关村管委会和人民银行银管部、银监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推出的有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14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合作项目发布,比如发布中关村管委会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就加强创新合作而建立的常态交流对接机制,以及签订合作备忘录等;重大平台建设发布,比如发布北京和华为联合建设的鲲鹏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海淀区和清华大学及相关企业联合建设的智能制造研究院项目等。

  八方宾朋 国际关注

  据介绍,2019中关村论坛自启动线上报名以来,受到国际各界普遍关注。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外宾参会,其中有120余名专家在论坛发表演讲或参加对话讨论。

  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尤西·塔希提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很高兴参与这次论坛。我在一个平行论坛上作报告,向大家介绍以色列科技园发展情况和开展技术转移的情况。”

  同时,还有一批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国家的海外人才考察团积极参加论坛,科技部正在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孵化器规划建设与管理国际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也参与了有关活动,为致力打造面向全球创新创业主体服务的综合性开放性高端国际论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论坛参与嘉宾中,既有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国际组织代表,又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菲尔茨奖获得者等全球顶尖科学家。这使本届论坛集思想性、前沿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于一身,搭建了一个要素集聚、互动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现了中关村创新创业活跃、创业生态良好的显著特点。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10-18 第7版 专题)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