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狮子鱼深渊适应遗传基础首次揭秘

2019-04-18 中国科学报 唐凤 鲁伟 孙慧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文、邱强等联合攻关,对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狮子鱼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次在形态上发现了其适应深渊的变化,揭示了狮子鱼深渊适应的遗传基础。相关论文4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达6~11千米,被称为超深渊区,这里液体静压高、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它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尽管如此,研究人员仍在这里发现了数百种物种,包括狮子鱼。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超深渊区的这种钝口拟狮子鱼表现出对深海环境的多种适应,包括透明的皮肤、巨大的胃、较纤细的肌肉、轻微骨化的骨骼和不完全封闭的颅骨。

  接下来,研究团队解析了超深渊钝口拟狮子鱼的基因组,并揭示其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

  他们发现钝口拟狮子鱼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可以调控组织矿化和骨骼发育。这可能是狮子鱼产生不同寻常的颅骨和柔软骨骼的原因。此外,由于生活在黑暗环境中,钝口拟狮子鱼丧失了若干光感受器基因,导致其在有光环境下视线较差。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鱼体内使细胞膜更具流动性的基因具有多个拷贝,这可能有助于细胞在深海极端高压环境下正常作用。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4-18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