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团队:平安出行的“幕后英雄”

2019-02-14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关媛媛
【字体:

语音播报

  为应对春运客流高峰,广州白云机场于春节前夕开通了中国民航首条“自助智能安检通道”,其中的“人包对应”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智能人脸识别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此前,双方合作独创的小屏模式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成为国内民航安检人脸验证的标准模式。“在机场的情景下,我们的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在人脸抓拍、准确率、通过率等方面表现优异,为千万万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告诉《中国科学报》。

  人脸识别 “世界杯”夺冠

  微软举办的全球百万名人识别竞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图像识别赛事之一,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起,是业界公认的人脸识别 “世界杯”。

  2016年10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石宇、周祥东、刘鹏程、邵枭虎团队参加全球百万名人识别竞赛,并在考虑光照、视角、分辨率等因素的Hard Set上排名第一,在Random Set上排名第三。“这确定了中心人脸识别技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石宇说。

  斩获桂冠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收到了橄榄枝——民航局为优化安检模式、创新安检流程与中心进行了合作,中心先后在重庆、上海等4个机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试验。

  2016年12月,来自东南西北空管局及相关机场的20多名专家在前期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人脸识别在民航机场的适用性问题,并一致决定立即启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人证比对项目,系统设备均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发和提供。

  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正式启动,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牵头,联合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项目在2018年先后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评估。

  评估组专家结合项目示范情况指出: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检验证准确率和通行效率,优化了验证岗位的工作流程,提升了旅客满意度,在增强现场查验能力、有效甄别旅客是否冒用证件等方面显示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机场治安、反恐工作和空防安全工作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第一阶段评估时,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陈文开希望项目团队加快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输出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产品。

  截至2018年8月,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牵头研发的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累计应用于70家机场的旅客安检,覆盖618条安检通道,占全国重点机场的60%。

  携手创业公司“比武”获胜

  “再顶尖的技术,唯有明确应用场景的真正需求,与场景及应用适配、落地,才能切实推动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社会的发展。”石宇表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智慧航安的合作也是智能技术落地的过程。

  智慧航安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创始团队为从事航空安保行业多年的业务专家、技术专家及管理专家,曾经参与中国与欧洲民航液体安全检查标准的制定,主导开拓了国内地铁安检市场,是北京地铁安检地方标准的主要编写人之一。团队成员参与研制的液体检查仪为目前国内民航正在使用的唯一一款液体检测仪器,全国所有机场都已配备使用。

  在系统设计研发方面,智慧航安团队凭借自身对民航安检场景的深刻理解,突破了之前提出的无感知刷脸的概念,独创提出的小屏模式、视频智能匹配、旅客年龄预判等需求,解决了系统由于抓拍旅客人脸不到位、对安检流程理解不到位等导致识别不准确的问题。“这为我们在广州白云机场现场‘比武’中,战胜旷视、商汤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石宇指出,智慧航安敏锐而准确的市场需求把握能力,为系统成功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这样的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技术优势与智慧航安在中国安检安全市场的优势。”石宇称,双方在2016年开始接触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牵头下,智慧航安联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成立了民航安检模式专家组,评估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安检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从2017年启动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在全民航市场的推广应用。

  以此为契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联合智慧航安,与民航局公安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加强合作,成立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参与推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技术的标准制定及应用示范。

  刷脸安检严防“冒名顶替”

  民航安检是安检标准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在投入应用测试之初,发现机场复杂的背景环境与实验室里完全不同,样机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识别率低、通过率低、系统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经历了无数次讨论和实验。“测试、失败,假设、否定,数不清有多少次,黑板上的粉笔字擦了又写,记不得有多少回,电脑上的代码编了又删。系统稳定了,识别率、通过率都上去了,设备选型和产品形态上做了大量的修改,才终于正式上线。”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刘鹏程回忆道。

  团队的努力,换来了成果。2017年5月,广州白云机场智能识别技术大规模“PK”,对4家厂商进行现场测试。其余几家都是市场化的公司,在为期50天的测试里,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效果最好。

  据重庆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2017年通过使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厦门高崎机场启用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6天内连续查获9宗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平均每1天就有2名冒用证件的不法人员落网。

  除了机场安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发的智能人脸识别技术还被应用到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的检录验证系统中,研发人员将工作人员信息储存到检录系统中,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身份,有效避免了“冒名顶替”现象。

  “让智能技术从研究室走向实际应用是我们身上永远肩负的重任。”石宇表示,团队从实验室到产品、从样机到大规模使用,虽然每走一步都饱含艰辛,但每走一步都很有收获。“刘鹏程、冯友计、罗代建、程俊、徐卉等团队核心成员都很年轻,均为共产党员,大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将人脸识别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

  “民用机场旅检流程的全面智能化改造,是我们即将实现的目标。”石宇向《中国科学报》透露,在不久的将来,人脸识别抓拍的一张清晰照片,可能替代纸质,成为机场内标识验讫的通行凭证。“以后,刷脸或许可以直接查询航班信息。机场工作人员依靠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找到那些迷路或是即将错过航班的旅客,也是可能实现的。”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2-14 第5版 转移转化)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