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环星系结构形成机制找到

2018-10-25 科技日报 吴长锋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吴许芬副教授与孔旭教授合作,用数值计算了盘状星系与矮星系通过偏心碰撞产生星系外环结构,分析了盘状星系的核球—盘质量比(英文缩写B/D)对星系外环结构的影响,发现B/D值越小的盘星系,碰撞后形成的外环结构越强。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环星系是具有明亮环结构的星系,环的成分是气体和恒星。从形态上,环星系可分为无核球的空环星系、带核球的环星系及多结不连续的环星系。环星系的形成理论包括星系棒旋驱动的Lindblad共振、对邻近气体丰富的星系的吸积、星系的并合以及盘星系与其伴星系的近距离交会等。其中,盘星系与其伴星系的碰撞是形成环星系的重要机制,能直接解释多种形态的环星系形成过程,特别是偏心碰撞能解释带核球且不对称的环星系的形成。

  科研人员研究的是盘星系与其伴星系偏心次碰撞,即盘星系与伴星系质量相差一个量级(质量比10∶1),伴星系与盘星系的盘面带夹角碰撞,伴星系穿越盘面但不经过盘星系正中心。盘星系的两个主要成分是星系盘(质量为B)和核球(质量为D),B/D比值和星系的形成历史密切相关。但是,此前天文学家尚未系统地研究盘星系B/D比值与碰撞环星系的形态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主要针对盘星系具有不同的B/D值与碰撞之后产生的环结构强度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盘星系作为环星系的前身星系,其B/D值越小,碰撞之后形成的环结构越强。

  这一研究偏重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其结果的一个应用是,可用于解释最近观测到的一个碰撞环星系SDSS J1634+2049的形成。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8-10-25 01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