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纪念严东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沪召开

2018-10-15 中国科学报 张楠 何静
【字体:

语音播报

  他是为导弹“穿上外衣”的人,他参加起草了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他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主要创建人,他让无机闪烁晶体等“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他就是两院院士严东生。10月11日,纪念严东生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在上海硅酸盐所召开。

  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至立,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施尔畏等出席座谈会。

  严东生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事业。他在高温材料制备科学与机理、多元氮化物与氧化物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高性能材料设计与微观调控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同时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是中国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他是精细陶瓷、纳米材料科学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并与国外建立了广泛的研究合作关系。他领导研制生产的锗酸铋(BGO)大单晶被欧洲核子中心选用,其质量、数量与性能均居世界第一。

  陈至立在座谈会上说,严东生是科学巨匠、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杰出的科技战略家和科技管理者。追忆严东生光辉的一生,学习和传承他的爱国情怀、高尚品格和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严东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徐匡迪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概括严东生立人立己的一生。他表示,严东生科学报国、科技强国之道,虚怀若谷、先忧后乐之德,仁者爱人、立人达人之仁,文理兼修、目无全牛之艺,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永远学习和传承。

  侯建国在讲话中回顾了严东生科学报国的一生。他指出,严东生的一生是爱国奋斗、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辛勤耕耘的一生;是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谋划和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一生;是推动开放、致力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一生;是博学厚德、不遗余力奖掖后学的一生。纪念严东生,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爱党报国的崇高情怀;学习他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严谨求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

  郑钢淼指出,严东生始终将科研生涯与所处的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促进祖国和上海的科教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要求上海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严东生同志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潜心育人的责任担当,以及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

  其后,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严东生的学生、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分别发言。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严东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发布仪式,及严东生奖助学金捐赠仪式。其中,严东生助学奖学金已设立二十载,惠及在学研究生271名,发放助学奖学金超过68万元。

  与会人员还观看了严东生电影传记片。会后,陈至立、徐匡迪等参观了上海硅酸盐所科研成果展区。

  座谈会由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王建宇主持。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有关学术团体和单位负责人及严东生生前亲友、学生等500余人参加座谈会。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10-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