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人民网】中科院研究:汶川地震十周年 生态环境恢复明显

2018-05-10 人民网 赵竹青
【字体:

语音播报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该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自今年3月启动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目前已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显示,汶川灾后重建成效显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灾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

  研究人员对汶川地震5个大型滑坡群的遥感动态监测发现,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已从初始发育阶段向稳定状态转化,且滑坡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研究认为,十年间,震区政府与人民群众采取了相应防护措施,包括削坡卸载、植被修复等,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植被修复整体情况良好;但新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同时存在,需持续进行灾害风险判别和监测。

  研究人员监测了震区36个、占灾区70%的堰塞湖动态变化情况,显示大部分堰塞湖已完全疏通,小部分未疏通堰塞湖经过人工加固等措施,目前坝体均保持稳定。至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其中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已成为风景区和重要水利设施,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研究人员还对汶川震区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重点受灾区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和评估。震后大熊猫栖息地内植被受损严重,目前仍处于持续恢复状态。监测显示,震后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

  另外,在灾区城镇重建方面,研究人员对房屋倒塌重灾区什邡、绵竹和安县(现为安州区)进行了建筑区现状提取和变化分析,显示灾区重建成就显著,与灾前对比建筑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10年重建期间地表覆盖呈现了从剧烈到平稳的变化。

  据介绍,专项科研人员基于十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对震区生态环境恢复、城镇灾后重建等进展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评估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科学认知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工作对灾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的促进作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