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青年报】中国航天日“晒”科学卫星计划

2018-04-26 中国青年报 邱晨辉
【字体:

语音播报

  继“悟空”“墨子”“慧眼”之后,中国未来还将有哪些科学卫星飞天?在4月24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晒出”该中心下一步空间科学卫星计划——

  研制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等,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引领带动航天尖端技术发展。

  王赤告诉记者,空间科学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短板,与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方面发展不均衡,空间科学规模小、经费投入低、影响力不足。

  他援引中国科学院一份名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的报告称,截至2017年,美国发射空间科学卫星419颗,俄罗斯222颗,欧空局48颗,日本45颗,印度13颗,而中国只有9颗,包括双星计划两颗,嫦娥工程3颗,中科院空间先导专项4颗,分别是“悟空”、实践十号、“墨子”和“慧眼”。

  王赤说,我国空间科学起步较晚,对于未来应群策群力,尽快组建空间科学国家实验室,实施空间科学2030新的国家重大专项,实现空间科学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前沿突破。

  当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表示,中国空间站将以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目标,重点开展科学前沿的创新性实验和应用研究,持续推动空间科学与技术进步。

  他说,计划2022年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将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员选拔训练和联合飞行、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使之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 2018-04-26 04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