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新华网】空间观测技术将为“一带一路”绘制“全息图”

2016-12-08 新华网 董瑞丰
【字体:

语音播报

  “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环境是啥样?有没有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又是什么情况?来自太空的“眼睛”将可以一一观测这些基础信息,并汇总成一个大数据平台,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决策支持。

  12月6日至7日,中国科学院发起的首届“数字一带一路”(简称“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荷兰、印度、巴基斯坦、老挝、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专家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数字丝路”科学规划等工作。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突破性、全局性的国际倡议,将会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但也面临环境、资源、灾害等一系列挑战,需要从科学层面进行总体认知和评估,对可能遭遇的风险给予分析与预警。

  郭华东介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探测地球的特点,可对“一带一路”进行全局整体分析和长周期动态监测。这些数据汇聚到一起,构成“数字丝路”的巨型信息系统,能够对复杂地学过程与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系统仿真和决策支持。

  30年卫星遥感数据监测表明,受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部分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有加重趋势。“粮食安全与水资源不足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多国面临的共性问题。”郭华东举例说,应掌握“一带一路”流域水资源潜力与时空格局,科学诊断各流域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够消耗的水资源量。同时,可用空间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此外,空间观测技术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空间观测减灾服务和支持,在海岸带环境格局研究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的农情和食品安全系统,还可以监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耕作活动、农业气象、大宗作物生长形势与产量信息。

  据悉,此次会议正式成立了7个科学领域工作组,分别为地球大数据平台、环境变化、海洋与海岸带、自然灾害、世界遗产、水资源与城镇化、农业与粮食安全。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