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秉承笃正精神 开创气象先河

——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诞辰100周年

2016-10-28 中国科学报 龚剑明 薛淮
【字体:

语音播报

2003年12月30日,叶笃正在听取汇报。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自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学部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院及学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叶笃正诞辰100周年,再一次学习和缅怀先生的治学风范和科学成就,对传承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我们后辈的一次科学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

  执着追求与呕心沥血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他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得到重要的应用;他上世纪80年代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

  此外,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也是杰出的管理者,为中国科学院发展和学部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他还长期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培育了大批地球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

  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文革”结束、学部恢复正常活动后他是首批当选的学部委员。

  1981—1992年,叶笃正担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担任院领导和学部领导期间,他积极推动了地学部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制订了系列学科发展战略,对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提出咨询建议,为学部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瞻眼光与勇于担当

  1983年2月,叶笃正就“三西”(甘肃河西走廊、定西地区及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中的科技问题,与地学部施雅风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积极推动制定“三西”建设规划,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科技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变化研究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当时也是颇受争议的领域。叶笃正成为这一学术领域国际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也正是因为叶笃正敏锐地捕捉到全球变化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带领国内同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使中国气候研究进入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并为我国后来参与1992年启动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叶笃正还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1992年8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叶笃正提议开展有关“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咨询研究,得到了时任地学部主任涂光炽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从1993年2月5日开始,对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大规模考察,涉及11省(市),并于4月15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最终形成了《关于“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的咨询建议》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为我国沿海改革开放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0年春天,我国华北地区连续多次出现沙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由叶笃正担任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风沙问题”咨询组,为国家提供应急咨询。

  年过八旬的叶笃正迅速组织力量,不顾风沙袭击,与项目组成员远赴内蒙古等风沙源头地方调研,先后主持召开7次研讨会,经过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得出强沙尘天气是反厄尔尼诺事件所致的结论,并提出减轻和防止沙尘灾害的三条重要建议,形成了《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咨询报告,于当年5月7日迅速上报国务院。

  创新不竭与培育桃李

  进入耄耋之年的叶笃正丝毫没有停止思考和研究,总是站在国际大气科学和地学发展的前沿,不断提出创新思想,寻找新的研究领域。他把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并阐述了其科学概念及其研究的理论框架,带领中国学者开展了有序人类活动的观测科学试验,推动发展“人类—环境系统模式”并指导开展模拟研究。

  叶笃正还积极支持年轻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2004年5月17日,他与符淙斌联名撰写了《建议开辟专门渠道支持我国主持若干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建议,希望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研究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该建议被《2005年科学发展报告》收录。

  叶笃正总是深谋远虑,从国家长远发展开展科技咨询,是一位难得的战略家。2005年6月,叶笃正联合8位院士联名向中央呼吁,提议设立“国家气候变化科学特别顾问组”,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中央肯定,2006年1月12日,孙鸿烈、丁一汇院士等12位专家组成首届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被称为中央的“气候变化智囊团”。2007年,叶笃正和孙鸿烈、张新时、吴国雄、符淙斌、秦大河等院士和专家撰写了《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咨询报告,建议国务院开展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很快得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进一步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宝贵意见。

  叶笃正不仅是科学家和战略家,也是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气象人才。2005年,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他用获得的奖金设立了“学笃风正奖”“全球变化科学奖”等奖项,以奖掖后生,培养人才和推动地球科学发展。“世间风云人杰,科坛气象先河”“心系气象世界,演绎风云人生”“高瞻远瞩领航大气科学,严谨求真诠释科学道德”,这是叶笃正的弟子对他最真实的评价。

  叶笃正的学风和为人,正如同他的名字“笃正”,求真求实求正,有科学家的良知和为人师表的风范。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术思想永远值得后人传承与学习,并发扬光大。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6-10-28 第2版 人物)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