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家成功复原“史前海怪”的“锤子头”

2016-05-09 中国新闻网 张素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功复原“史前海怪”奇异滤齿龙的形象。中新社发 李淳 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功复原“史前海怪”奇异滤齿龙的生活场景。中新社发 李淳 摄

  “史前海怪”奇异滤齿龙以前在人们的想象中长了一张“拉链脸”(zipper face)。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功复原该物种的形象,相关论文7日发表在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2014年初,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南腹地发现了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化石。研究表明,该物种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其特殊之处是异常怪异的头骨结构。

  “该物种的上颌垂直生长,因此看起来吻部呈钩状,且纵向分叉,口腔中遍布细密的栅栏状牙齿,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罕见的滤食性类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淳说。

  李淳介绍,新物种被国际古生物学界命名为“奇异滤齿龙”,人们为其制作了大量复原图。但因发现的化石形态不理想,复原形象也并不科学。

  “我唯一能做的是寻找更好的标本,寻找新的研究机会。”李淳说,科研团队在2015年寻找到形态更好、保存完好的另一个体的头骨化石。新标本显示,该物种吻部并非竖直生长,而是夸张地横宽。其牙齿共有3种类型,分别用于啃食和过滤藻类。

  “头骨吻端的夸张变化曾见于某些史前两栖类以及现代的双髻鲨。现在,我们首次在爬行动物中观察到这种罕见现象。”李淳说,这是植食性海洋爬行动物的最早记录,研究团队将其头骨结构称之为“锤子头”(hammerhead)。

  学界认为,奇异滤齿龙新化石及其复原形象表明中生代早期海洋爬行动物的适应辐射似乎远远超乎此前的认识。李淳也说:“通常认为海洋爬行动物起源于三叠纪早期,可是越来越多的新发现让我产生一种感觉,也许应该到二叠纪的石头中去碰碰运气了。”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