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告别2015,分院这样说

——中科院分院“率先行动”扫描

2015-12-28 中国科学报
【字体:

语音播报

  

  兰州分院

  兰州分院院长王涛

  新年寄语:

  笑迎西北风雪沙尘漫漫,共建丝路绿洲再现楼兰。

  凝心聚力谋发展

  2015年兰州分院聚焦“八项职能”,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着力推进“率先行动”计划相关工作,竭力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2015年,寒旱所顺利通过分类改革评价,跻身首批特色研究所行列。近代物理所在院先导专项中期评估、研究所“十二五”任务验收和国际评估中均获好评。

  根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分院坚持与甘青两省长效会商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根据甘肃省领导指示,组织寒旱所专家对祁连山东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形成调研报告。

  在打造“科技惠民”工程方面,分院被甘肃省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之一的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示范装置(HIMM)产业化项目武威、兰州两个示范基地建设并行推进,合同总金额11亿元。近代物理所采用重离子诱变技术选育甜高粱,已引种和推广种植超过10万亩,甘、青、新、宁、陕五省区均开始种植,开发生物产品10余种。分院联合推进实施的循环经济、光伏发电、特色生物资源利用等项目取得进展。分院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参加“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精准扶贫行动,突出科技扶贫与智力扶贫,相关工作得到了充分认可。

  在党风廉政工作上,8个单位党政“一把手”联袂讲廉政党课、开展入职入学廉洁从业第一课品牌活动、规范纪监审档案管理与探索实行纪监审干部工作移交清单制度、开展加强支部纪检委员队伍和作用建设试点、规范任前廉政谈话形式与内容等“自选动作”特色务实。

  此外,分院完成4个研究所班子届中考核和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换届。分院增补副院长一名,督导研究所中层干部培养选拔聘用和管理,推选8位专家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

  以加强思想引导激发工作热情,以强化岗位管理促进履职尽责。分院近1/3职工竞聘到上一级岗位;调整职工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办法,加强岗位评价激励;做好继续教育培训,提倡以干代培,以培促干;“机关职工读书会”活动对于大兴学习之风,增强实干能力,丰富文化涵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春分院

  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

  新年寄语:

  祝愿长春分院各项事业,新年新跨越,新岁新辉煌。

  改革创新促跨越

  2015年,长春分院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的要求,积极推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领导班子建设、院地合作、党的建设、机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集聚全院科技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长春分院组织研究所对《吉林省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年)》提出建议,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推动中科院与黑龙江省联合成立“黑龙江省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与吉林市签订联合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协议。长春技术转移中心孵化科技型企业31家,组织各类科技交流50余场,荣获“2015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管理团队奖”。哈尔滨育成中心入驻企业29家,建立基础软件服务中心等7个行业功能性服务平台。长春中俄科技园新增5家企业入驻。在汽车电子领域,推动微电子所与一汽集团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部分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在生物化工领域,组织专家对吉林省非粮生物质转化利用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推动青岛能源所与公主岭市就秸秆制生物燃气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智能装备领域,引导沈阳自动化所与吉林省智能装备企业开展“远程在线防雷系统”等多个项目合作;在现代农业领域,吉林省华榜天和玉米研究院共审定10个品种,东北地理所与企业联合选育的两个品种分别通过吉林省和辽宁省审定。围绕需求布局合作项目,征集吉林省与中科院专项资金项目53项,立项31项,总经费1500万元;吉林市设立与中科院合作专项资金,征集项目12项;黑龙江省省院合作资金支持项目4个。

  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组织“中科院第十一届公众科学日(长春)”科普活动,共有1000余人参加。推动创新创业,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主办“中科创客”创业创新大赛,60余个项目团队参加;成立“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众创空间”。

  2016年,长春分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新办院方针的要求和分院的职能定位,以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和深化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推动院地合作与机关能力建设。

  

  沈阳分院

  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

  新年寄语:

  沈阳分院将继续推进研究所“一三五”规划与“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把我院“率先行动计划”与辽宁省、山东省“十三五”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的举措有机结合,在机关内实行追求卓越的管理方式,服务于地方的重点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真抓实干谱新篇

  2015年沈阳分院紧密围绕辽鲁两省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院地合作网络体系及平台建设,与地方科技、产业主管部门一起,共同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在辽鲁两省的转移转化,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2014年10月24日,沈阳分院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协议,共同推动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实验室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区域性创新平台建设。“两室一院”建设被纳入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工作内容。2015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共建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协议书;9月23日,三方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协议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9月1日正式启动一期工程建设。

  沈阳分院大力推动辽宁省级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金属所建设的“辽宁省材料研发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与依托沈阳自动化所建设的“辽宁省装备智能化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于2015年正式启动运行。

  在与山东良好项目合作基础上,沈阳分院积极推动各类平台建设,面向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技术开发、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共组建辽宁省(鞍山)锂电池等4个研发中心。

  2015年沈阳分院编制完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STS)山东中心建设方案》,向院科发局积极汇报并进入中科院首批STS区域中心建设试点,凝练了先进钢铁、现代农业、制造业、能源等5个重点领域开展的7项重点任务并做好项目组织工作。

  沈阳分院全力推动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截至2015年,丹东育成中心共引进入驻项目13个,其中12个项目设备到位,8个项目研发人员入驻并开展研发工作。

  2015年,沈阳分院统筹布局,继续完善以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为节点的院地合作网络体系建设,新建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锦州中心、续签营口中心共建协议;新建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德州中心和菏泽中心,各分中心成为院地合作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为做好科学普及,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分院系统各单位免费开放实验室等场馆50余个;举办特色科普活动,组织科普报告40余场,形成了沈阳分院对外宣传的集聚效应。2015年沈阳分院获得全国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成都分院

  成都分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定

  新年寄语:

  创新驱动百舸争流,率先行动不辱使命。恭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开拓进取创佳绩

  2015年成都分院在“一三五”规划、领导干部队伍、党建与创新文化、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分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和推动各研究所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分类改革,先后两轮到各单位督查推动“一三五”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山地所已进入特色所序列,光电所一室进入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前沿卓越中心,生物所天然药物团队和农业生物团队分别进入药物创新研究院和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重庆院机器人团队进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一三五”评估中,光电所三项成果入选“双百”,山地所、重庆院各有一项成果入选“双百”。

  为认真贯彻践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分院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推进“率先行动”有机融合。在重庆院党委、纪委组建上,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院视频培训、组织讲座和各单位交流研讨等活动。

  2015年有60多个院属研究机构及企业的近700个项目在川渝藏落地转化。其中,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于6月正式挂牌,现已引进8个团队,部署19个项目,地方政府支持930万元;绵阳科技城中科创新育成中心被绵阳正式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分院邀请50余位院士专家为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等提供智力支持;围绕院地合作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需求互派科技副职16名,深化分院与川渝藏重点地区的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此外,加强新“西部之光”立项审查,对青年A类项目优中选优,对青年B类项目以科研引导为主,继续择优支持地方人才。分院配合国科大完成2015年在川本科招生;与川属9所重点中学举办拔尖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研讨会,为本科招生奠定良好基础。

  未来分院将继续加强各单位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单位高端人才的选拔举荐与青年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分院在研究所科技创新和分类改革中的协调、推进和监督作用;进一步谋划院地合作的“十三五”,启动新一轮院省(市、区)合作。

  

  南京分院

  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

  新年寄语:

  2016年是“一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南京分院将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兄弟分院和研究所的帮助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服务“三个面向”,发挥好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及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攻坚克难求突破

  2015年,南京分院积极推进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分类改革”的组织实施,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发展。

  以“率先行动”计划为纲领,扎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紧密围绕地方重大需求,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比如,积极参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今年3月,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在全部60项重点任务中有19项明确由南京分院参与或牵头承担,标志着通过南京分院系统化的组织协调,中科院在苏各类创新资源得以有效聚合,成为江苏最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日益受到省委省政府关注和倚重。在院省合作方面,与江苏省“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紧密融合,凝聚高端智力资源为地方战略谋划再立新功。

  2015年南京分院扎实开展院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表现在积极对接江苏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力量,共同发展。今年中科院微系统所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和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加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共有5家院省共建的创新平台加盟,中科院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最大科技支撑力量。此外,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江苏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协助院属研究所争取地方科技资源;积极搭建多种院地交流平台;已有共建平台持续发挥效能。

  与此同时,2015年南京分院积极稳妥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体现为:顺利完成组织建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南京分院大力强化服务意识,为系统内研究所做好服务和支撑,体现在努力推进新园区筹建,创新监管模式。

  南京分院加强科学传播增强“正能量”,打造特色科学传播平台。2015年9月组建中科院南京分院科学巡讲团,两个多月来组织主题报告近20场,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成为江苏科普战线又一支生力军。

 

  上海分院

  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

  新年寄语:

  上海分院将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的推进实施,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工作。

  砥砺奋进铸辉煌

  上海分院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实施。目前,上海分院有创新研究院(3个)、卓越中心(5.5个)大科学研究中心(1个)和特色研究所(1个),涉及四类机构,实践机制改革的全面探索。

  上海分院高度重视“率先行动”计划的推进落实工作,积极组织研究所领导干部交流会、党委书记研修班,不断凝聚发展共识;围绕分类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讨,进一步增强研究所对院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解,明晰研究所在新一轮改革中的发展思路。同时,分院领导带队深入研究所开展调研,了解研究所推进情况和面临的困惑,形成《上海分院着力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高层次人才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调研报告,集中反映研究所在分类改革方面的机制探索和共性问题,为院层面进一步推进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上海分院历来关注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今年是“一三五”规划三个重大突破的收官之年,上海分院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资源的支持,支持系统研究院所出重大成果。如:推进A类先导专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与地方重大科技专项相衔接;推进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项目顺利验收;支持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建设,协调落实中心在上海浦东临港的发展用地;协助上海光机所激光惯性约束聚变DH工程规划用地,目前,土地已获批。

  作为上海市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2015年一号课题研究的重要承担单位,上海分院发挥智库作用,全过程参与战略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被列入建设科创中心的22条意见。同时,上海分院也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成员单位,加快推进光源二期建设、超强超短激光和活细胞成像平台落地,成为上海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上海生科院和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上海分院还积极争取将研究所的重大科技项目列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解决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上海分院关注、指导研究所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上海药物所仅上半年就有7个项目实现转让,总合同额超过4.2亿元。(文章由记者沈春蕾、马卓敏、郭爽整理)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12-28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