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野外现场样品测试
测量气溶胶光学特性
杜鹃林生态系统健康遥感监测与评价项目地面验证数据采集
野外科学考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遥感人来说,实地勘测、采集样品、现场调查分析……这些工作是为了验证参数繁衍的准确性,发现如何通过数理语言描述自然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新的现象。遥感人称其为地面校正——或严寒或酷暑或风沙,或冰川或沙漠或森林大海,这些工作多数都是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完成的。
不到昌马誓不还
西北九月,正是野外科学考察季。
“巍巍祁连镇雄关,科研志士任凭栏,素素秋风霜满地,不到昌马誓不还!”面对高耸的祁连山脉,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喀什研究中心研究员付碧宏诗兴大发。
他们这次在祁连山西段的昌马地震发震断层开展野外科学考察,需要完成“中国地震活断层探察—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昌马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2015年度任务。
祁连山是孕育着整个河西走廊的文明之山。她保存了丰富多彩的早古生代洋、陆演化地质记录,为国内外少见的、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我国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摇篮。新生代以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地区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其中,1932年12月25日发生在祁连山西段昌马乡一带的7.6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国内外地震地质专家研究地震断层的理想考察对象。
付碧宏担任考察团队队长,带领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野外科考队伍。为了精确地完成昌马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几何学、运动学及地表微细地貌特征填图,年轻的考察队员们于天寒地冻中翻山越岭,穿越纵横的沟壑,追索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记录地表错位数据。对于野外考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件事。
付碧宏曾多次组织对昆仑山、天山和北极地区开展野外科学考察。在他看来,确保每个考察队员的安全是野外考察的头等大事。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队员们每天负重在高海拔地区作业,难免出现一些身体不适,但每个人都尽力克服,不断挑战自己。”付碧宏高兴地看到,通过适度挑战,大家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吃饭是高原科考中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高海拔地区饭菜不易煮熟,每天的早餐和午饭都是咸菜、鸡蛋、大饼等。结束一天的行程归来后,队员们与司机师傅们一起动手做晚餐,也是全天最丰盛的一餐。一番锅碗的叮当声结束,可口的饭菜端上桌,队员们吃得狼吞虎咽,一天的劳累一扫而光。晚饭后,大家继续在帐篷中挑灯,整理当天的测量数据和记录资料,直到深夜才伴着高原闪烁的银河进入梦乡。
历时十六天的野外科考工作,遥感地球所喀什研究中心获得了大量地震断层相关的科学数据,顺利完成从西水峡至昌马乡一带80多千米长活动断层带填图任务。
五千米的征途
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属于亚洲中部大山系,是我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它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内,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沟壑纵横,寸草不生,飞鸟绝迹,被称为“生命禁区”。
2015年夏季,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荆林海带领研究团队踏上了西昆仑野外地质考察的征途。此次考察受新疆国家305项目办公室指导,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进行,旨在为新疆南疆三地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遥感技术支撑服务。
这是一支年轻的遥感找矿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由1名研究员、1名博士后、5名硕士研究生及2名当地司机组成。其中,只有荆林海有过高原野外地质考察经历。在租车、物资采购、组织合作单位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后,团队成员于8月5日从喀什出发,经过叶城,一路沿新藏公路向西昆仑出发。
“从叶城到第一个目的地——三十里营房共计374公里的路程,须大概历时10个小时翻越三座陡峭凶险的达坂(维语、蒙语中表示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其中麻扎达坂的海拔已达到4969米。”荆林海他们都出现了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连经常上高原的当地司机都未能幸免。然而,这才只是开始。
团队的落脚地从海拔3800米的三十里营房,到4200米的大红柳滩,再到5100米的甜水海兵站……他们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头疼、失眠、心慌、气短等各种不适“攻击”着每个人,想要睡个好觉成为奢望。
第二天早上十点,所有人准时从驻地出发,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山区工作近十个小时。他们爬山,定点,记录野簿,采集岩石样品,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样。到了中午,他们用馒头、鸡蛋、咸菜简单充饥后,接着辛苦工作,直到夜幕降临。
“偶尔,在野外还会碰到孤狼。”荆林海惊出一身冷汗。
虽然是夏季,西昆仑的天气变化却不容小觑。从万里无云转为鹅毛大雪可能就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而刺骨的寒风在山谷间不停地刮着。由于雨雪较多,这里经常会暴发山洪,所以陷车成了常事。
“如果稍有不慎车被陷,当天能把车从泥沙坑里拉出来已属幸运。”荆林海说。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推车,是一件异常辛苦的差事,每用一次劲儿就像跑了一次百米冲刺。
“每次车被拖出来的时候,大家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保证一次性将车推出来,荆林海他们常常需要花费4至5个小时才能完成挖泥、垫石、打千斤顶、铺木板等准备工作。
在近五十天的野外地质考察中,队员们遇到了感冒、车辆故障、陷车、断路等困难。但是,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逐一打败了这些困难,并最终成功地找出四个遥感找矿远景区,分别为铅锌矿、锶矿及铁矿,完成了项目规定靶区五分之四的工作要求。
正是对科学精神的恪守,对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究,让许许多多遥感人每一次这样的艰辛付出,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收获了精神的锤炼与磨砺。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11-02 第8版 平台)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