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科学家用酵母“酿制”药用价值蛇毒蛋白

2015-07-16 中国科学报 刘爱华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肖卫华研究组和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成功开发出一种治疗血栓的蛇毒蛋白药物的高效重组制备方法,从而解决了从天然蛇毒中进行生化提取的难题。

  蛇毒抗血小板溶栓素“安菲博肽”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候选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聚集过程的第一步——血小板黏附中的膜糖蛋白靶位点。上世纪90年代初,该药物由中国科大的研究人员从皖南尖吻蝮蛇毒液中发现,并于2014年完成临床II期研究。前期研究显示,“安菲博肽”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效果,并具有出血倾向小、免疫原性低、对血小板数目和功能没有影响、对正常的静脉凝血功能影响很小等突出特点。

  尽管在临床研究中“安菲博肽”表现出良好的成药性及安全性,但因早期研究开发一直采用天然蛇毒生化提取的方法,存在着潜在安全风险及自然资源限制的问题。为此,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大合作,开展基因重组蛇毒抗血小板溶栓素的开发研究。

  研究团队通过巧妙的设计,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突破了不同基因同时平衡表达的技术难关,构建了能“酿制”具有生物活性的蛇毒抗血小板溶栓素的基因工程酵母菌株,并建立了中试规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研究显示,基因重组蛇毒抗血小板溶栓素与其天然提取物有着高度相似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不仅有效解决了自然资源限制的问题,显著降低了药物生产成本,还可解决生化提取方法的潜在安全问题。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7-16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