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准确进入工作轨道,所载设备通过测试

【人民日报】新北斗成功发射导航信号

2015-04-24 人民日报 姜泓冰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23日宣布,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已于4月21日10时13分准确进入工作轨道并通过测试,工作正常,地面已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这标志着此次卫星研制、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于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月31日,卫星进入过渡轨道后,即开展了平台在轨测试工作,截至4月21日,完成了自主控制测试、加热器功能测试、遥测模式切换功能测试、遥测灵敏度测试等8个项目测试,测试结果全部合格。后续将在工程总体的组织下,继续开展平台在轨测试工作。

  这颗卫星在技术上有多个首创:第一次使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第一次在核心技术方面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可实现自主可控、第一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卫星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也大大增加,具有更高的定位、授时精度,更强的在轨自主运行能力,结构也更加轻盈小巧。

  这颗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十七颗导航卫星,但其发射和入轨成功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它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入轨后,我国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实验验证工作,这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研制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的团队中,硕士以上学位者占了80%,平均年龄31岁,2/3的人未满30岁,大部分人甚至是第一次走进发射场,却已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首颗卫星的研制,仅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方案、初样、正样和发射等各个阶段的工作。

  2014年10月,中科院在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市也给了中心更大的施展空间——在临港新城,一个开放性的卫星产业基地已在规划建设,不仅要聚集国内企业和创新人才,还瞄准了国外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5-04-24 12版)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